https://mp.weixin.qq.com/s/5siVXRxX_Mqkh2YLya91Ew
https://mp.weixin.qq.com/s/auZg2nXQygl_K5rnQ-id7w
对第二届书法小品展必败的预测
文/长安居
在第13届书法国展和第八届“兰亭奖”大展征稿之始,我都提前几个月撰文,预测其必败的结果。经过事实检验,我对两个展览“必败”的预测,无不中的。
第13届书法国展开幕以后,丑闻迭出,本展被坊间评为“史上最差的国展”,没有之一;第八届“兰亭奖”大展开幕以后,更是被书坛众生吐槽的口水淹没,这个所谓的当代书法创作最高奖,已经被中国书协异化为最高水平的“抄袭奖”,八届“兰亭奖”可用“烂透了”来形容。
昨天,在中国书协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又刊出了“第二届书法小品展览征稿启事”,立足于我先前积累的“预测”经验,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断言,本届“书法小品展”一如13届书法展和八届“兰亭奖”展,“必败”“完败”的命运在其征稿之始已经注定,无可挽回。
中国书协所秉持的工作作风向以懈怠兼霸道为极则,因而它在直面“国展”一系的现实棘手问题时,书协方从来不会去想办法真正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而是善于运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拳力”,专门解决提出问题的热心人。批评第13届书法展的拙文,在本展展出期间被无缘无故删除25篇以上的经历,可谓最有力的证明。假如说“态度决定一切”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工作“真理”,那么中国书协一以贯之的消极、霸道工作态度,是注定第二届书法小品展流于必败的要因之一。
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展”出现了棘手、严峻的问题,而中国书协却没有能力和勇气去真实面对,这显然揭示出当下的中国书协已100%失去了自我纠错的机制,或者说它根本就不想自我纠错,不想使自己“一言九鼎”式的学术话语权,被来自民间书坛正向的舆论力量所制衡和分散。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行业或社团在历经相当程度的发展后,都将面临进化迭代,否则难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是一个行业或社团生存、进取的必然之道。中国书协也不例外。而一个行业或社团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失去自我纠错机制,那这个行业或社团随之会逐步走向式微、衰落,甚而会在此行业圈儿内部被目为最大的一患,中国书协被书法圈儿内的大多数蔑称为“书邪”,大可看作一例。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八届“兰亭奖”大展中,获奖作品有出于抄袭剽窃者,入展作品同样有出于抄袭剽窃者。设若本届“兰亭奖”大展获奖作品的抄袭事实,多多少少还需要做一些专业甄别的话,入展作者陆晨辉抄袭八届书法国展朱明辉作品的事实,即使随便拉一个不通书法的路人也能一眼可鉴。本人就陆晨辉抄袭剽窃事实的公开检举,已逾一个月时间以上,但中国书协未给予一个字的回复,是我学力、眼光不够,检举内容难以成立?还是中国书协有意包庇纵容陆晨辉的抄袭丑行?无论如何,我要求中国书协公开给予一个正式说法,委实不为过分吧?但我什么也没得到,而关心关注此事的书法界全体同仁,无不为此感到齿冷心寒。
两者内容予以比较,中国书协的自扇耳光昭然若揭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人,是唯一知道羞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中国书协在放弃自我纠错机制的同时,也放弃了属于人的羞耻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羞耻之心,还能被我们看作是“人”吗?没有羞耻心的人是“非人”,“非人”又怎么可能得到他人的基本尊重?如此“非人”遭人唾弃鄙视是其理所当然。当下中国书协的主事者群体俨然都是“非人”之属,中国书协一定会遭到整个书坛的唾弃和鄙视,基于此,第二届书法小品展又怎么可能办好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制定、存在、完善不仅塑造着社会的秩序,更在无形中约束、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包括第二届书法小品展在内的一切“国展”,之所以会流于完败,当然首推中国书协历来对规则的无视、践踏、毁灭,而当代书坛的乱局愈演愈烈,又何尝不是起始于规则的尽皆灭失所致——抄袭剽窃丑行屡见不鲜,展览评审流于“黑箱化”操作,有关“国展”的各项组织工作如同儿戏一般,中国书协随意戏耍、欺骗基层普通作者,已成其家常便饭……。凡此种种,全在规则失效引发的危机。中国书协对自己制定、承诺的“国展规则”都视为无物,由他主办的一切“国展”,也就只能得到一个结果:必败!
因为中国书协自动取消了自我纠错机制,所以学术腐*败和学术公*拳滥用,就得以在当代书坛肆无忌惮地滋生和蔓延。原先应该严肃处理的学术不端人物,没有得到严厉惩戒,抄袭剽窃的丑行当然会在第二届书法小品中继续重演,中国书协之大恶,以此可窥一斑。由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书法小品展,能有好的结果才怪。
有人把当下的“国展”竞争比拟为古代的科举考试,客观说,上世纪80、90年代的书法“国展”,大略与科举考试仿佛,基层作者通过自油投稿,但有过人的创作实力,的确能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书坛层阶跨越。也就是说,20、30多年前的书法“国展”与科举考试最大的近似处,在于对“拼爹”(拼关系)的杜绝。
但眼下的所有书法“国展”,已非艺术的竞争,而全部聚集于“拼关系”“拼老师”的竞争。比如,第13届书法展爆出的轩雅倩小姐“舞弊门”丑闻,以及陈海良为其情人张嫚嫚捉刀的“代笔门”丑闻,悉为“拼关系”的显性实例。而如以第八届“兰亭奖”获奖作者名单为观照对象,九成以上的获奖作者与评委之间,都存在“同事”、“师生”等密切关系。用此可证,“拼关系”的潜规则,在一切书法“国展”所谓公平艺术竞争中,早已升格为人人皆知的显规则,即可比之为“打明牌”了。
更为关键的还有,所有在当下书法界善于“拼关系”的重量级人物,在其“拼关系”的丑行被曝光后,就算被书坛舆论诟病、批评不已,一样也能做到履险如夷,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作为书法国展作品评审竞争的显规则——“拼关系”,而今俨然成为入展“国展”的不二法门。
当下书法“国展”竞争“拼关系”“拼老师”现象的盛行,与社会上流行的“拼爹”现象如出一辙,当“拼关系”代替了正当的公平竞争,也就只能导致一个最大的恶果,即书坛学术阶层的固化。当“国展”的专业评审被“拼关系”所代替,对于那些没有“关系”可拼的人,无异于巨大的不公和灾难,当代书坛“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局面必定因此日益加剧。
近来,京中书法圈内朋友们相聚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谈及那位自称要“进入历史”的“书法家”,大家都知道他在2004年之前,于书法圈儿内一文不名、默默无闻,不过一普通书法爱好者的身份。
而熟悉他过往的朋友告诉我们,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间,他也是不间断向书法“国展”投稿,但每投必名落孙山。因为其时之中国书协的“国展”评审,还有其专业底线故。随着2000年左右中国书协的那场“换届”,“行政化”在中国书协内部取代了“专业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看到了“机遇”,也把握住了“机遇”。他先是拜某些重要的“国展”评委为师,并以联系“笔会”的形式使这些评委得到丰厚的实惠,而后他在书法“国展”的“竞争”中于入展、于获奖等,即如同探囊取物般的容易了。
他是“搞关系”“拼关系”的第一能手,在其积累了一定“学术成果”后,他颇能整合可资利用的资源,遂能频频见之于以几个人为主角的“圈子展”(也可目为“共同利益展”)。最为睿智的大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平生最痛恨从艺者作“成群结队”状,盖艺术创作是个人私密的智力劳动,“结队”后就衍为一种以利益(功利)为主的圈子势力,此为诚心攻艺者深深不齿也。
他的文化水平非常低下,不消说让他谈谈正经的学术问题了,即令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让他写一篇千字以内的记述文,对其来说也比登天还难,他文化水平的低下,绝对远超人们的想象。因为他是以“拼关系”的书坛“登龙术”取得成功者,所以他的这些“成功学”自有机会在当代书坛随处开花。2012年左右,他曾到闽地某小县城“走穴”,依靠当地“穴头”Y某为其四处竭力张罗推销,乃获利多多。此“穴头”Y某于书法一道本普通爱好者,但因为他操持“笔会”卖字有功,而通过他的“关系”疏通,竟然连续三次入展“国展”,且一次获奖(首届农行杯书法大赛),从而加入中书协,轻松跃升为“国家级”书法家矣。
坦率地讲,近20年以降,在当代书法界忽然崛起的“新贵”群体,其“成功”的共同秘诀,与这位要“进入历史”的“书法家”堪称大同小异。即在一个学术失序的大环境中,用利益输送的方式,同“国展”评委之间建立起一种看似冠冕堂皇的“师生”关系,自己获得“成功”后,再把其“成功学”的模式广而告之,推而广之,使自己升格为接受利益输送的对象,如此而已。
书法国展的评审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所以机会平等就变得无比重要,科举考试和20、30多年前的书法国展评审,在总体上还能被我们肯定,即在于两者都最大限度实现了参与者的机会平等。而当下“国展”最大的弊端,则在于“机会”平等已成奢望,“国展”投稿作者的入展机会,正被越来越多地人为操控,说得直白一些,假如投稿作者不是某一评委的“关系人”,纵然获得了“竞争”的成功,也是出于偶然,而非必然。一言以蔽之,包括第二届书法小品展在内的一切“国展”评审,入展机会之门的大部分,只对投稿作者中某一群体的人打开(评委的“关系人”),不在这个“关系圈”之内的投稿作者,极大概率将徒费热情,空忙一场。
综上所述者,即知第二届书法小品展必败完败的致命症结。略做归纳,可分列如下三条内容:
一,中国书协自身和书法国展评审对规则的肆虐破坏,以及中国书协对自我纠错机制的完全抛弃;
二,中国书协对羞耻之心的无底线放纵;
三,中国书协对机会平等的放逐。
如就当代书坛呈现的多重负面事实一一理智细论细品,不难做出一个非常沮丧的结论,即中国书协和书法国展双双没有希望可言,这令人何其痛心不已!
这一颇具悲剧意味的事实何以形成?如客观评价,其实每一位书坛中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包括我在内。中国书协在破坏规则、未能自我纠错、放纵羞耻之心、放逐机会平等的时候,我们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它作恶,假如我们都能不计利害,挺身而出,齐声对之当头棒喝,中国书协个书法国展焉能堕落到今天完全没有希望的地步?
在几十年前,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人类历史长河中仅见的大劫难,对于这场大劫难,在教科书的叙述中,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造成的,这可能吗?倘若没有数以亿计的人群大力响应、配合,如此量级的大劫难又如何可能发生?从历史到现实,我们需要认真检讨、反思的内容太多太多……
对过往存在的问题不做认真、深刻检讨和反思,以及进行积极修正,新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这是书法国展越办越差、越办越败的根本原因。“兰亭奖”都已成“抄袭奖”了,因此,第二届书法小品展再大败一次,实在也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