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海良和张嫚嫚的关系及其他
文/长安居
由中国书协突然发布的那份《声明》,平静的书坛忽然又泛起了几丝儿小小的涟漪。因为在此《声明》的内容中,涉及到本人,所以在近日以来,我连续撰写了几篇小文章予以回应。
在这几篇专门回应中国书协《声明》之拙文的留言区,就陈海良和张嫚嫚的“关系”问题,有网友再次提出,本人并没有“证据”来证明两者是情人关系,而且本人必还会为此“吃官司”云云。
陈海良和张嫚嫚之间是否是情人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容易回答,凡是对陈、张两者是情人关系存有疑问者,应先予自问,即自己会与配偶或恋人之外的人,像陈海良、张嫚嫚那样共着情侣装,留下那么亲密接触的影像吗?你的答案就是最有力的证据。我热切欢迎陈海良先生和张嫚嫚女士为此同我“打官司”,如果把陈张二人的这些情侣照,交由法庭核验,只要世间还存有基本的公平正义,一定都能轻松认定两者系情人关系。
此外,很多朋友诋毁拙文专揭他人隐私云云,我可以拍着自己的良心说,拙文从未涉及过他人的隐私,如有,烦求读者诸君批评赐教,只要属实,涉及道德层面者,我马上向当事人公开道歉;涉及法律层面者,我愿为此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在过去的五年间,本人共撰写书法批评文章,计500篇以上,如果说有关联个人隐私内容者,唯陈海良、张嫚嫚的情人关系问题。
设若陈海良不是第13届书法展的评委,陈海良没有给张嫚嫚捉刀代笔,并以评委的身份把自己捉刀代笔的作品,“评选”为13届国展的参展作品。我随意把陈张二人私域生活的内容公之于众,我肯定是不道德,甚而违反了相关法律。
但就此事来说,与“私”无关,而全关乎“公”。我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基于中国书协作为当代书坛最大“公拳”的拥有者,在其聘任陈海良为第13届书法展评委的那一刻,陈即成为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代替中国书协行使部分“公拳”者,当陈发生公权私用行为的时候,于此相关者,都不属于隐私。这不仅不属于陈海良的隐私,而且更是指控他公权私用的证据。
试想,我如果不能证明陈海良、张嫚嫚两者是亲密无间的情人关系,我如何指控、检举陈海良公权私用?
忆昔20多年前,克林顿和莱温斯基曾发生过一场惊艳世界的风流韵事,如果克非总统,克和莱的风流韵事一定属于他们的隐私,但克既是总统,那么他的“风流”也就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了。我记得,在起诉克总统的诉状上,他俩风流快活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描绘得很清楚,这能说侵犯两者隐私了吗?陈海良、张嫚嫚私生活的影像资料被我曝光,显然不涉两者隐私,而与以上所述克、莱之“风流”大致同理。此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常识,书法圈儿的朋友们不可不知。
拙文留言区留言选片
至于张嫚嫚参展第13届书法展的作品,是否出于陈海良的捉刀代笔,这更是一目了然,一眼可证的事情,就此从专业层面的具体分析,读者诸君可翻阅以前的有关拙文。我的举证、分析、判断,直至最后得出的结论,无不是扎实、有力的,没有人任何人能够推翻,于此我非常自信。拙文指控陈海良为张嫚嫚捉刀代笔,至少已逾半年以上的时间,为什么未见一人公开著文表达相反意见?我认为,这就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明证。
尽管陈海良为张嫚嫚捉刀代笔是铁的事实,但不乏有网络喷子称拙文所论者,全是没有“证据”的“猜测”云云。
对于无知喷子不着边际的谬论,我一向一笑置之。可以这么说,质疑我、谩骂我都没有问题,但在质疑我的同时,更需要去质疑中国书协。比如,中国书协为什么不为此发布《声明》?中国书协在此次《声明》中,公布了两张打满“马赛克”的纸片来证明刘睿先生和本人“造谣”了,那么中国书协为什么又不敢公布张嫚嫚参加13届国展面试时的录影资料,以及面试时对入展作品进行“复写”的作品呢?中国书协就此事不敢声张一语,其实更加证明了陈海良为张嫚嫚捉刀代笔的事实。但凡智商稍微正常者,都能认同我说的这个理。
陈海良以国展评委的身份,为张嫚嫚捉刀代笔,是中国书协历史上最大的丑闻,没有之一。凡书法行内人,在其内心深处无不认定陈海良舞弊事实的成立。
然而,这一新时期40年以降之最大书坛丑闻被本人曝光后,在整个书法界未见有一人敢公开谴责、批评陈海良,陈海良也未因这一巨大丑闻,乃遭到书坛民众的广泛鄙视,这已然清晰折射出当代书坛的“气”已经很弱了,几乎衰弱到低首下气、低声下气,没有是非、没有耻感的地步。不带偏见地客观评价,当代书坛早已异化为一个黑白不辨、美丑不分、善恶颠倒的倒挂世界。为了攀附、为了巴结、为了欲望、为了“进步”,有谁会去为了捍卫“没用”的书坛正义,而去得罪在书法圈儿正如日中天的陈海良呢?
呼吁中国书协尽快公布张嫚嫚参加第13届书法展面试的影像资料及作品,是每个书坛中人的责任,虽然我们的呼吁可能起不到实际作用,但能由此证明一下中国书协的“邪”也是好的,这也映衬出当代书坛最大的“坏人”肯定不是区区长安居,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