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意于书法有前途吗?
文/长安居
“2000后”年轻一代的朋友们,不乏痴迷于书法者,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每每会询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学书法有前途吗”?
面对这个问题,我也会反问他们,这个“前途”的具体所指是什么?但是,我很难得到他们非常确切的回答,有的人则含含糊糊地说,指望着以书法来谋生之类。
中国文化的主流部分,是一种非常世俗、实用的文化,人们在选择从事一件事情之前,可能也是出于兴趣、爱好,但更多内容则是聚集于功利和实用。
这些询问我“学书法是否有前途”的小朋友们,其问题背后包含的内容,应该与国人内心中所期待的那种最高理想没有本质区别。所以,这一问题的完整内容大略是“学书法可以发财吗”?“学书法可以过上优渥的生活吗”?甚而是“学书法可以光耀门庭、光宗耀祖吗”?我想,这里所指的“前途”,绝对是以上所述内容的范围。
在把“学书法有前途吗”这个问题的具体所指搞明白后,即便从最世俗、最实用的角度去分析、研判,学书法之于当下,也是决无有前途可言的,而且无论着眼于未来书法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市场、展赛、评奖,书法不断走向式微的大势是无法逆转的,直至最后成为一门“博物馆艺术”,都不是没有可能。
很多年轻朋友并不知道,自身一直处于一个信息完全不畅通的环境,即外部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是一无所知的。比如,人工智能或终究代替书法,虽然没有成为事实,但最终成为事实,并非没有可能。对于这种有关人类未来大势的发展方向,作为年轻人显然需要尽量去多了解一些,了解的越多越好。
抛却来自科技的挑战,在我看来,以书法谋生、发财、“建功立业”的黄金时代业已结束。
确切说,当代书法学术上的最高点产生于2000年左右,《中国书法全集》和七卷本的《中国书法史》,包括周俊杰先生、邱振中先生的书学著作等,可以视为当代书法学术研究的一个高点;而“流行书风”大展,则可以视为一个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高点。这些成果大都产生于2000年左右,故而我说代表当代书法最高学术成就的成果,主要集中在20年前。20年前,那种相对开放、包容的专业环境一去不返了。
当代书法最火爆的市场环境,大抵从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发轫,自2009年开始,至2015年左右,是当代书法家和书法教师发大财的黄金时代。书法艺术市场和书法教育市场在其时的空前火爆,是缘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腾飞,亦即是国力的增强拉动了书法市场的大幅度增长。也正是在那几个年头,依靠卖字、教学成为亿万富翁者,在书法界不乏其人,这些发了大财的前辈也好,朋友也罢,都为我们耳熟能详。但从2020年开始,书法市场每况愈下,以卖字、教学发大财的机会,恐怕很难再次出现了。
综上所述者,可知当代书法“专业”和“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然落下帷幕,指望以书法得到“前途”的机会,基本不存在了。
很多人也许会以为,开设书法本科的高校越来越多,书法在未来必有前途。其实,这不过是表象,人口危机早已呈现,当下这些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在十年之后,少说会有一半以上者完全失去生源,甚至更多。更为关键的在于,讨论这类问题都会涉及到“珉赶”话题,如人口问题、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似乎和书法无关,却又真正决定着书法的“前途”,但又绝对不能公开讨论。所以,果欲真知学书法是否有“前途”,还要对所处的现实多予思考,对书法以外的知识多予关注啊!
当个人开始关注现实,关注书法以外的知识,关注自己原先不知道的信息,就“学书法是否有前途”这一问题,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
根据我的经验,书法篆刻可为最好的业余爱好,爱好此道比之爱好打麻将、打扑克之类要好于一万倍。
书法篆刻可谓最佳之业余爱好,但一定不是用为谋生或“建功立业”的手段,尤其在未来。因为当代书法的黄金时代早就结束了。这是学书学印者不可不知的呀。
长安居一日之迹
长安居书法习作
长安居篆刻习作
长安居书法习作
长安居篆刻习作
长安居书法习作
长安居篆刻习作
以上六件习作,均得自于今天,即乞读者诸君多予批评、赐教。
据见闻广博的朋友说,每天见之网络的书法微信链接最少三万条,拙作的链接能有人点开扫上一眼,即属万幸,哪怕是对此破口大骂,何尝不是对拙作予以关注的具体表现。所以,只要是读者,无论持有怎样的观感,我都是热烈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