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加码中国
万德数据统计,9月1号到10月21号,纳斯达克、日经等跨境ETF遭大量赎回,基金份额减少比例接近40%,就连两只沙特ETF和9月初相比也减少了20%左右。资金主要去了A股、港股的科技、消费、创新药主题的跨境ETF,其中港股互联网ETF,恒生消费ETF份额增长在一倍以上。另外还有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截至十月中旬,有200家左右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其中有34家新进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当中看到了社保基金的身影,资金占比中,有色金属排名第一,其余的包括基础化工、生物医药和国防军工。
资金在加码中国,但也有投资者认为A股牛市结束了,还有的投资者认为牛市未现,只是新一轮的韭菜收割。但也有乐观的投资者认为牛市来了,千金难买牛回头,下跌就敢抄。也有投资者说这轮是疯牛,来的快去的也快。
基于当前局势,A股大概率处于二轮前的修整期。从之前的历史看,A 股熊转牛初期大涨后通常会进入一轮阶段性休整行情,第二阶段调整时长取决于经济何时能够扭转。行业层面看,第二阶段缺乏主线抓手时通常是前期涨得少的行业相对抗跌。如果宏观背景与产业周期或微观资金能够共振,这种板块更可能成为贯穿整个牛市的主线。
四轮牛市阶段划分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认为当前处于第二轮行情的修整期?市场中判断A股是否走牛的方式标准有很多,但A股是否真有“牛”的核心标准最终要的一个是是否有增量资金。二级市场的牛市和熊市最大的区别在于,牛市时有大把资源愿意玩,而熊市时的成交资金捉襟见肘,而牛、熊两市的不同,也决定了操作博弈的方式不同。在熊市里操作时,有限的存量资金博弈情况下,对于绝大部分标的而言,赚到钱就收心跑路,绝不恋战才往往玩的更久。而牛市里的操作则是赚到钱就落袋为安,然后找机会继续赚钱,高低切把资金越滚越大。
复盘近期市场,判断A股是不是牛市的关键在于量能。10月中旬的市场正处于连续缩量过程,从3.5万亿开始寻找一个量能的低点,这个低点才是关键,在量能低点出现之后,才能判断牛熊市到底有没有出现彻底的交替转化,比如把最低的量能定到1万亿,那大概率还是熊转。因为熊市里最高的成交量也不过1.5万亿,大部分的时间资金都是在万亿以下,最低还到过5000万下方。
如果量能持续萎缩到1万亿以内,那这种牛市一定是被打问号的,甚至可以认为“疯牛”已经结束。因为牛市是不能骤然缩量的,尤其是不能比熊市的量能更低,所以,当市场量能维持住1.5万亿以上时,牛市大概率没有结束。每一轮牛市的根基不是政策,而是资金,但凡资金还在则牛市的根基就在,牛市就还在。即便大盘上有压力位,但资金在则市场就还有足够的潜力往前走,有天量在头顶也阻挡不了增量资金的推动。
而且2024年10月22日,中国金融市场迎来互换便利首次买入操作。中金公司用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取资金,开始实质性地买入股票。根据之前的规模,预计未来几天还将有2000亿资金进入市场。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也有助于稳定股市情绪,增强市场信心。在首次互换便利买入后,尽管市场在当天下午出现跳水现象,但从跌停板和涨停板的情况看——跌停个股数0,涨停个股数为120+,市场上这类的波动更像是一轮持续上升期的分歧,而非下跌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下跌应该是车上的人要兑现,而兑现的盘子没人接才更大概率是情绪上的退潮信号出现。在当前的情绪上升期,这种二期行情的市场分歧期,是市场给投资者提供切换到核心标的的机会。
但有的投资者会疑惑,既然是牛市,为什么还会忽然出现连续大阴线?原因在于一直疯牛的行情下,A股市场从2700附近启动,到3700附近只用了6个交易日,这种6个交易日涨幅接近1000点,30%多的行情必须要喊停的。
A股市场近期从2689点上升至3674点,涨幅达到36%,市值增加了20多万亿。这种快速增长很难不让投资者对市场的可持续性存疑。在股市中,小盘股的快速上涨可能不会引起太大关注,但大盘股的疯涨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当前上证牛市的快速上涨可能会导致市场空间迅速耗尽,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资金在疯牛行情中的快速流入,如3.5万亿资金入场,成交量迅速下降至1.5万亿,表明至少有一半的资金已经获利了结,选择“躺平”。这种快速透支市场空间的行为可能会加剧股市的波动,导致牛市周期缩短,熊市周期延长,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疯涨的背后是被透支的上涨空间。
而且A股市场这种快速的市值增长,部分是由于借贷资金入市所推动的。借贷资金的大量流入股市,虽然短期内可能推动市场上涨,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尤其是当市场出现回调时,这些借贷入市的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和亏损风险。这种风险类似于2015年的杠杆牛市,一旦市场出现逆转,可能会导致大量资金需要平仓,从而引发连锁反应,不仅对个人投资者的本金造成损害,还可能连累银行,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因此,监管机构和银行都在加强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监控和打击,以防止市场过热和潜在的金融危机。
前段时间市场牛市的呼声过高,形成了市场的高动能,这种现象容易助推情绪,不利于投资者判断市场。马老师对二级市场内做交易的宗旨“看长做短”,当前的市场是结构性牛市。现在市场的演绎概括就是资金是行情的根基,政策决定中期,基本面决定长期。现在的状况是货币政策是扩张的,对股市是利好,财政政策积极,对宏观面利好,管理层态度是呵护,二级市场火力不够时也是积极维护。这些因素综合来看,这波行情的至少不会太轻易在春节前结束,但也应注意行情中的调整。
政策决定中期,基本面决定长期,这句话可以通过复盘历史来理解。例如2019年那波行情就是在2018年贸易摩擦后,管理层希望市场能提振,发了很多政策,再叠加贸易摩擦的短暂缓和期,结合资讯推动了市场的中期行情。2020年7月的中期行情是2020年初口罩事件来袭,对经济生活形成较大影响,大机构被套,政策期望市场提振再叠加疫情阶段性最猛烈时期过去,资讯再推动了市场的终极行情,两次都是政策加外部环境缓和。但是这两次中继行情的时间不算长,基本都是一个季度的时间。
市场方向和长期趋势是由基本面决定的。例如,以茅台为代表的行业龙头股从2019年开始上涨,直到2021年年初泡沫破灭,走了长达两年的时间。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个股从2020年加速向上到2022年泡沫破灭,也是走了长达两年多的时间。这些趋势的背后是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如茅台的利润从2018年的44亿增长到2020年的64亿,宁德时代从2020年的55亿增长到2021年的159亿,再到2022年的307亿。这些基本面的强劲增长是支撑股价长期上涨的关键因素。
在震荡市场中,投资策略的核心在于识别并追随具有强劲产业趋势和基本面支撑的结构性主线。历史案例反复证明,无论是牛市还是震荡市,一个清晰的市场主线对于实现可持续投资回报至关重要。例如,1999年的科技股牛市、2005-2007年以及2008-2009年的周期性牛市,以及2014-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科技牛市,都展示了主导主线的力量。
在震荡市中,特定的经济政策或技术变革往往会催生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主线。比如2010年“4万亿”政策下有色金属行业的供需双振、2013年4G技术的商业化兑现、以及2016年消费升级的趋势,这些都是投资者可以依托的结构性机会。这些主线不仅提供了投资的方向,也为投资者在波动市场中寻找成长机遇提供了依据。
然而,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同样重要。投资者需要对市场变化和主题发展趋势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组合来规避市场下跌的系统性风险。这可能包括多样化投资、资产配置、对冲策略以及持续监控和调整等风险管理手段。通过这些策略,投资者可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保护投资组合免受不利市场波动的影响。
2024 年 10 月 12 日财政发布会表态积极,往后看增量政策仍有期待,A 股大概率将呈震荡态势,后续能否继续向上突破取决于未来财政加码程度。中长期看,A 股真正实现反转长牛需要看到政策发力下的经济真正迎来明显修复,即有市场基本面的支撑。总之,在震荡市场中,应聚焦于具有强劲产业趋势和基本面支撑的结构性主线,同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实现长期的资产增值。
在财政细节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围绕顺周期板块和红利板块进行反复博弈。顺周期板块,如家电、交通运输、有色金属,以及在财政化债背景下的银行和保险行业,可能会因为估值相对较低而吸引投资者,从而产生一定的补涨诉求。
从中长期看,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继续提升,内外流动性共振宽松,成长科技如 AI、新质生产力可能仍是新动能突破方向,低利率+长钱入市背景下红利资产也可能表现较好。如果财政发力下地产城投等风险出清、预期扭转,则核心资产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牛”什么时候走?
牛市的终结可能与多个因素相关,尤其是当经济增长数据出现转折时。经济增长数据,如GDP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数据、金融数据(包括涉融数据、贸易数、物价数据、货币供应量、贷款数据等)是判断经济状况的关键指标。当这些数据在经历大规模经济刺激后开始重新下降,可能预示着牛市的结束。特别是当超过一半的经济增长数据出现衰退时,这可能是市场应该谨慎考虑退出股市的信号。因为这些数据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广泛趋势,单一数据的变动可能不足以判断市场趋势,但多个关键经济指标的集体下行则可能标志着经济放缓,从而影响股市表现。
参考:
牛市,走完了吗?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011A04SR00
牛市的轮动顺序
https://xueqiu.com/3119009799/306057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