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2.0,市场有何影响?

财富   2024-12-03 09:38   广东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4年11月25日宣布,将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对来自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并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特朗普表示,关税将持续到这两个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止。



有人认为之前竞选时候号称要对中国征收60%的关税,现在就征收10%?也有人说是60%的基础上,额外再征收10%,最后累计起来就是70%的。还有观点认为是要对中国在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基础上再加10%,结果就是35%,众说纷纭。如何客观理解特朗普提到的相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呢?


首先是现在美国对中国关税综合税率大概是20%。怎么来的?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关税,最开始是从特朗普开始的,他第一次当总统时给中国提升的关税,在此之前美国对中国的关税约为3.2%,随后一直给中国加关税到19.3%。拜登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加关税并不明显,所以没有具体统计。目前而已,粗略估计最新的综合汇率就在20%左右。而特朗普说要再加征10%,对应就是20%加10%等于30%,这是最有可能的。


另外,以上提到的几种解读中,最不可能的就是加涨关税后的关税达到70%。认为会是70%关税的逻辑就是因为之前特朗普说了,对中国最高要加征60%关税,而今又说要再加征10%,那就是70%了。但这不可能,因为特朗普竞选的时候提到对中国加征60%的关税,但这这60%关税实际是两部分叠加出来的。首先是取消最惠国待遇,取消以后,对中国的关税将从现在的综合税率20%直接提升到40%。其次就是启动“301”加征惩罚性关税,再加20%,叠加起来就是60%,这已经是最高的关税税率了,要想达到这个水平,需要走法律程序,至少在特朗普上任第一天是办不到的。


所以征关税60%是不可能在上任第一天就达到的,收征70%的关税已经脱离了实际情况。第三种解读就是对加拿大、墨西哥征收25%的基础上,再中国呢加10%,所以就是征收35%关税,这大概率也不可能。原因在于对一国加关税,不可能是基于其他国家基数上随便乱加的,而是要通过程序。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主要有三种渠道,第一个是取消最惠国待遇,第二个就是启动类似“301”调查,加征惩罚性关税,第三就是启动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案。这三种情况均不涉及在其他国家关税的基础上再征收税率。


结合高盛把2025年的GDP增速从2024年的4.9%下调到了4.5%。此外,高盛认为地产行业还将持续收缩,销售金额下滑9%的同时,销售面积也将继续缩减4%。业内流传一句话,高盛反着买,别墅靠大海。虽有调侃的意思,但高盛的研报历来要么是反向指标,要么十分精准。



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的结论更悲观,他们认为2025年GDP名义增速要滑落到3%。此外,摩根士丹利的中国团队还认为PPI会重回负增长区间。也就是说,通缩的风险还会持续。其实不仅是投行,2024年10月16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也表达了对2025年经济的看法,他认为,以目前中国的体量而言,如果不向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转型,就可能面临增速放缓的问题。


国际投行为什么对2025年纷纷看空?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特朗普2.0关税的压力。根据高盛预测,这部分影响会让中国GDP减少0.7%,如果中国宏观刺激政策能够及时到位,再加上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汇率的主动贬值,会让关税影响降低到0.2%左右。当然,除了贸易问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政策落地的不及预期。

李蓓这两天写了篇文章,主要聊了些外资的看法,总结下来就是落地的效果还不够明显。比如前阵子的化债,市场期待的是增量,但落地更多的是存量,这点从港股的资金流也能看出端倪,海外主动型基金持续流出。股增量也都是从国内流走的南向资金。以港股的阿里为例,从9月24号的牛市以来,最高涨幅超过了30%,但最近也已经回调到了牛市前的水平,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外资谨慎的态度。

想要解决问题,很多投资者会提到消费转型三驾马车,出口落后了就要内需来补,虽然听起来没问题,但这其实不是根本。消费也是一样,M2货币增速持续回升,但M2和M1增速的减刀差值仍然过大。M2和M1主要差在了存款上,所以一旦M2的增速大于M1,就说明了市场上的死钱越来越多,流不出去就发挥不出效果,因为钱想花出去的前提是要把现有的两个窟窿给堵上。

所谓化债,其本质就是要找到新的接盘者,因为债务永远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以另一种形式发生转移。以前中产可以去充当这个角色,可中产一旦开始亏钱,连下面都亏不动的时候,只能向上再寻找新的接盘人,最近的化债10万亿的内在逻辑也是如此,当这套打法还不灵的时候,就需要找一个能转移置换大量资金的地方,比如股市。

本质上都是用一批资金的进场去置换另一批资金的释放。地产如果算第一个窟窿,第二个窟窿可能很少有人意识到,就是这几年在风口上的新能源。都说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那么锂矿就是新能源时代的根,国内的锂矿资源储量只有全球的10%。但现在大街上跑的新能源汽车却占到了全球的60%左右,也就是说,全球一大半的锂矿都被中国用了,这其中的需求缺口只有通过收购海外矿山来解决。

从2021年开始,碳酸锂价格起飞,国内的一些巨头企业,比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也都是在这段时间开足马力收购了大量位于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副矿。但问题在于,多数锂矿的收购都采用的是杠杆方式,比如当年的赣锋锂业斥资将近260亿买下了治理锂矿龙头的部分股权,但后来国内入局的玩家越来越多,产能过剩,锂矿价格随后在一年内跌了将近80%。和融资炒股被强平的逻辑一样,上行期加杠杆收购锂矿时欠下的债务,出清阶段就要加倍还。道理和当年许家印欠下的2.4万亿类似,总之一句话,借钱的时候是少数人,但还债的时候所有人都要买单。

沪深两市的成交额达到1.2万亿元。近期,市场经历了连续的下跌和调整,导致市场分歧加大,甚至出现了恐慌情绪。与两周前相比,市场情绪发生了显著变化。当时,市场普遍预期指数能够创下新高,如3600点或4000点,而目前,市场参与者开始担忧指数是否会再次回落至3000点附近。

分析市场的未来趋势,首先,就成交额而言,此前的行情受到市场情绪和政策预期的显著影响,而情绪的变化往往通过成交量反映出来。将1.2万亿元成交额作为参考标准,当成交额超过这一数值时,可以认为市场活跃度较高,类似于50°C的水温,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状态。尽管近期指数有所下跌,但涨停板家数仍保持在150至200多家,表明市场活跃度并未大幅下降,尽管盈利效应有所减弱,但市场机会依然存在。

若成交额低于1.2万亿元,市场活跃度可能会降低。如果进一步跌至1万亿元以下,市场可能会回到资金存量博弈的状态。

其次,资金流向是衡量市场情绪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自10月中旬以来,尤其是11月初,资金流向发生了明显变化,港股市场开始领跌。11月8日之后,港股市场持续调整。港股下跌的原因多方面,其中包括外资的撤离,特别是一些交易性外资,据观察,这部分资金已经大量撤出。因此,市场表现出一种跌势放缓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一定会反弹。许多股票在当前位置的下跌速度有所减缓,但缺乏上涨动力。

在当前情况下,市场预期的存在及其能否实现成为关键因素。预计市场在11月底至12月份可能会出现反弹,而反弹的力度将取决于12月的重要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是否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如针对消费端、房地产收储以及国有银行注资等问题,这些政策的实施情况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因此,成交额和指数是当前市场可参考的两个底线:前期支撑位3150点仍然有效。如果3150点被跌破,市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但考虑到9月24日和9月26日的政策和高层会议,对3100点附近的支撑依然持乐观态度,可以视为一个入市机会。

参考:

特朗普:上任即加徵中国货品10%关税丶加墨货添税25%

https://www.rfi.fr/cn

美若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 平均關稅將升至60%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411240189.aspx

摩根士丹利宏观策略谈:下调中国股市25年评级

https://finance.sina.com.cn




马永斌资本频道
本频道是著名市值管理与并购重组专家、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专家马永斌老师进行独家内容发布的自媒体,二十余年研究与实践分享陪伴300亿以下市值上市公司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