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主板A股公司市值退市标准调整后,两家公司已经拉响了退市警报。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作为“游戏规则”的核心部分,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该制度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胜劣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提供了重要依据。强制退市是指上市公司因不符合证券市场持续挂牌规定条件而被强制终止上市。
今年4月30日,在新 “国九条 ” 加强退市监管的指引下,沪深交易所修订完善了《股票上市规则》的内容,将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并自今年10月30日起正式实施。上述情形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
新规实施后,市场反响强烈。许多市值低于5亿元的企业面临被迫退市的风险,投资者对相关股票的关注度也随之下降。同时,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监管部门明确提出要以“清退劣质企业,保护优质公司”为核心原则,加强退市执行力度。这一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十分深远,尤其对中小市值企业和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而言,挑战更为严峻。马老师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长短期策略》中提到:“100亿市值是生死线,300亿市值是及格线!这样的趋势会在未来越来越明显。做大基于价值创造的市值,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是所有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资本战略!”
才低了0.01亿就被监管部门火速警告
今年金融机关的监管尤为严格、迅速。新规落地仅仅过了二天,在11月1日晚间,*ST博信公告,公司股票2024年11月1日收盘价为2.17元/股,市值为4.99亿元,低于5亿元。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总市值均低于5亿元情形的,将被上交所决定终止股票上市,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市值低于5亿元被终止上市的风险。这也是首家宣布存在因市值低于5亿元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
被警告强制退市的消息在市场上引发了广泛关注。*ST博信前身为红光实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于1997年6月6日登陆上交所主板。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装备综合服务业务和智能硬件及其衍生产品业务。作为传统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公司在公告中坦承表示,由于市值长期处于低位,公司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和退市风险。*ST博信近年来业绩不佳,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同时面临融资渠道受限、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规的实施对这家上市27年之久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考验。
几家欢喜几家愁,市场是残酷的,有人满心欢喜地敲钟也总有人黯然离场。业内人士指出,市值管理仅仅依赖短期的资产重组、剥离低效资产或其他市值提升手段,可能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无法做到真正规避退市风险。
无独有偶,11月4日*ST美讯同样发出公告,公司股票2024年11月4日收盘价为1.68元,市值仅为4.79亿元,存在强制退市风险。不仅如此,该公司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16.8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16.3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428.89万元。若2024年度公司出现《股票上市规则》第9.3.2、9.3.7、9.3.11条等规定的相关情形,公司股票交易将可能被终止上市。这项财务类退市风险在公告中也被提出。
资料来源:财联社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普遍开始更加重视市值管理,特别是针对市值临界的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提升市场表现,以达到保壳目的。金融机构也在加大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评估力度,对存在退市风险的企业采取更加谨慎的投资态度。这一政策调整不仅体现了监管层希望提升资本市场质量的决心,在短期的阵痛期后,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在新“国九条”纲领性指导文件的指引下,退市监管制度将会逐步完善,从而倒逼上市公司在提升业绩、增强治理、规范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使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真正发挥作用。退市新规不仅是对市场的清洗,也将倒逼这些企业加速自我调整,提升整体质量,以期在资本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起死回生的*ST景峰
本频道在之前就提及到,医药行业的并购大潮来了,在“并购六条”发布后更是如火如荼。其中有一个例子对濒临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很有借鉴价值,那就是石药控股收购*ST景峰。
因付不起188万元的家具钱,*ST景峰被家具厂申请破产预重整。2024年7月2日,景峰医药收到常德中院下发的《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书》,常德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从此拉开了*ST景峰的重整故事序幕。8月27日,石药控股发布公告收购景峰医药,景峰因石药的浮出,在资本市场走出了一股妖艳行情,从7月2日至9月13日,*ST景峰在54个交易日中共计收获46个涨停,区间累计涨幅超过500%,堪称本年度最大妖股之一。
抛开内幕交易的质疑,*ST景峰曾在5月24日开始跌入“1元区间”(指股价跌破2元),并且在7月2日更是创下了0.72元的历史低位。A股市中,有大量的实例表明,当股价跌入“1元区间”的股票往往难以翻身,尤其是股价零点几面值的公司,退市几乎成为不可避免的命运。在这样的“败军之际、危难之间”,唯有并购重组才能搏得一线生机。
值此之际,一个看起来一切都刚刚好的“白衣骑士”站了出来。结合石药控股的现状与*ST景峰的资源优势,这一收购案的协同价值在多个层面体现得更加清晰,尤其在中药和抗肿瘤领域具有显著的潜在增长空间。
首先,石药控股的产品管线显示未来5年将有约50个新产品或适应症获批,但多数在2026年后才能实现商业收益。受集采、DRG/DIP控费等政策限制,核心产品增速放缓,加之创新药资产转移至新诺威,石药的估值也受到了影响。*ST景峰的收购将有望为石药控股带来即期增长,凭借景峰的产品线与市场资源提供新的营收增量。
在业务协同上,*ST景峰的心脑血管、骨科、抗肿瘤产品线可直接补充石药现有产品。例如,*ST景峰在抗肿瘤领域的产品将与石药的研发形成互补,使石药在政策压力下更具市场拓展能力。此外,*ST景峰的中药资源为石药提供了整合平台,石药可以将旗下的中药子公司整合至景峰平台,集中力量布局中药市场。
资源整合方面,*ST景峰的生产设施、研发团队和销售网络将为石药控股提供强大的运营支持。景峰的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可以与石药的团队协同,帮助石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扩大市场份额。这家被挂ST的仿创药企业,其市值已从之前的不足10亿涨到了45.92亿,暂时远离了退市风险。
上图为*ST景峰市值变化趋势(Y轴单位:十亿元)
并购重组虽井喷,标的选择需谨慎
随着第六次并购重组的浪潮,近期,ST板块的涨停潮更是为市场投下重磅炸弹。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近60只ST股连续涨停,市场对这些公司并购重组的预期空前高涨,这种情况在二级市场历史上极为罕见。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我们可以看到ST板块的独特投资机遇,但同时也需警惕其中的高风险。
ST板块的短期大幅增长,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反应了市场对一揽子并购重组政策的积极响应。当前,资本市场对ST公司更趋审慎,通过并购重组谋求“自救”成了许多濒临退市公司的一条生路。证监会的“并购六条”鼓励规范性的资产重组,同时对投机性“保壳”行为严格管控,这种双重压力下,促使不少ST公司采取主动并购重组,以求达成保壳效果。这使得市场资金纷纷流向这些具有“翻身”潜力的ST股,形成了本轮涨停潮的主要动因。
要注意,并购重组虽是一条出路,市值管理更需长期发力。拔苗助长式的并购甚至可能加快ST企业“死亡速度。”对多数企业而言,盲目追求并购重组只会显得急功近利。根本性地提升市值仍需依赖业绩增长与治理提升,尤其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单纯的资产剥离或资产重组已难以保证长远的生存空间,反而可能带来更大风险。
上市公司在面对市值退市标准的变化时,应更加注重长期市值管理和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通过不断优化经营、提高业绩稳定性,才能在资本市场中赢得投资者的信赖和持续发展。
市场变幻云谲波诡,哪些因素会成为未来市场的决定性变量呢?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唯有持续学习,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方能长风破浪。最后祝各位同学、企业主和投资人能在市场中先知先觉,智慧和经验将会是你们每个人最宝贵的资产!
END
参考:石药控股能否成为*ST景峰逆境中的最终救赎?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09203186984992.html
并购重组热潮席卷ST板块,近60只个股涨停内幕揭秘
https://www.sohu.com/a/821188054_122066678
新规显效!触及“5亿元市值红线” 两家公司拉响退市警报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1104322843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