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强势,真风口还是被高估?

财富   2024-12-11 09:41   广东  


在马阿拉歌庄园举行的几乎每一场会议中,候任总统特朗普身边都有一个没有当选、没有被提名任何职位的人,就在几个月前,他还与特朗普没有任何严肃的关系。


这个人就是埃隆·马斯克。


值此之际,特斯拉公布了Optimus的最新进展,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而随着科技巨头纷纷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者的热情愈发高涨。12月2日,机器人产业链在沪深两市掀起热潮,三丰智能、巨轮智能等20余只机器人概念股涨停。

资料来源:特斯拉官网

除了此次“蹭美国大选热度”外,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一直持续升温,时不时地还能占几天头版头条,连板故事数不胜数。在资本圈、科技圈、学术圈等多方势力持续不断地推波助澜下,华为、英伟达、OpenAI、科大讯飞及百度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宣布入局。


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和融合方向之一,人形机器人凭什么热度那么高?主要因为多场景应用驱动下的社会需求空前热情,以及技术上的关键突破已为产业化铺平道路。


当下在科技巨头纷纷布局的推力下,风险投资机构也加速向机器人领域投放资金。人形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之一,其市场潜力被认为与智能手机、自动驾驶同级。沪深两市中,机器人概念股的持续涨停更反映了投资者对该赛道的热情。再加之政策倾斜度的增加, 推动了产业整体的协同发展。


但是真的就能马上进入盈利期了吗?恐怕还完全没有从概念中脱离出来,一部分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热点的炒作仍偏向于纯粹的热点炒作,投资者应注意风险。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容认为,当下的人形机器人,既要有巨大算力支持,还要有海量数据进行训练,在算力芯片和数据受限问题不能解决的前提下,厂商很难获得突破性进展。按照特斯拉现在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速度,预计在未来10年左右,人形机器人市场才有可能实现快速增长。因此,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值此高位下,投入人形机器赛道都要慎之又慎。虽说人形机器人的概念可能已经酝酿了数十年,但是仍然处于产业的初级阶段。

「Major Snow」

一级市场:与AI产生的协同效应

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情集中于两大方向:一是工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例如用于物流搬运、生产协作的智能机器人;二是服务领域,定位于家庭助手或护理用途的机器人产品。以美国的 Agility Robotics 为例,这家公司凭借其“Digit”机器人在工业搬运上的突破,获得了亚马逊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而在中国,优必选科技已成为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明星企业,其陪护类机器人产品更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医疗场景,吸引了多轮巨额融资。


资本如此青睐人形机器人,不仅因为其技术的“科幻感”和“造梦力”,更因为这些技术正逐步走向商业化。在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以及智能制造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提供了一种未来式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既有可能降低劳动成本,也能满足消费端对高科技产品的兴趣,成为投资者下注的逻辑核心。


资本的热情离不开技术的加持。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高度融合的交叉领域,其核心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械设计、感知系统和云计算。以 Figure AI 为例,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初创公司,专注研发通用型人形机器人,通过其自主开发的运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更高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该公司完成了7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展示了强大的资本吸引力。


然而,投资者的热情并不意味着产业一帆风顺。对于一级市场的人形机器人项目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商业化落地。硬件开发成本高、产品推广周期长、市场接受度有限,都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举例来说,即便像波士顿动力这样的技术领先企业,其人形机器人 Atlas 依然更多用于展示技术,而非大规模商用化。如何控制成本并找到适合的落地场景,将成为初创公司在资本寒冬中生存的关键。相比之下,那些能够迅速将产品对接具体需求的企业,比如在工业和医疗场景中找到明确需求的机器人公司,更可能脱颖而出。


整机用途不同,场景不同,那么技术路径也会不同。核心零部件及AI的模型和算法泛用性比较高,那么相对应的风险也会更小。


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讲,高成长性的AI模型和算法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赛道。高水平的AI算法研发需要强大的技术团队和长期投入,技术壁垒高意味着一旦成功,可以获得行业领先地位,甚至垄断关键技术,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明显的技术壁垒下有可预见的未来高护城河,取得先发性优势是重中之重。


再者AI模型具有较强的泛用性,可以在多种场景中复用,比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控制等。这种技术的“跨场景应用”潜力使得一级市场看重其平台化能力。这并不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而是从1到10的过程。同时优秀的AI模型公司可以成为生态的核心,吸引下游企业基于其技术开发应用。这种“网络效应”会放大企业价值。


最后投资逻辑也有些许不同,“并购六条”后,对人形机器人这种妥妥的新质生产力赛道而言,政策倾斜度高。人工智能已在高位,一直是一级市场的热门赛道。投资AI模型和算法能顺应风口,短期内迅速提升估值。


从“仿人”到“类人”的技术上,OpenAI发表论文《神经语言模型的规模法则》,为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奠定了语言基础,被视为人工智能的基石。近期,清华交叉信息学院的IIS研究团队发布了一篇突破性报告。在8种全新的场景中,机器人的成功率高达90%。这意味着机器人实现了真正的零样本泛化,可以无需进行任何微调就能泛化到全新的场景和物体。


也就是说,团队的发现表明,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机器人就能像ChatGPT理解语言一样,自然地理解和适应物理世界!而且,这也简化了数据收集工作,以前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几天甚至一个下午。即使目前来讲,此项技术尚不足以商业化。除开在学界的努力之外,企业界也在专注于将通用人工智能引入物理世界,旨在开发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为机器人提供动力。未来落地很可能像ChatGPT一样横空出世,震惊整个市场。

「Major Snow」

二级市场:核心零部件

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至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32.7%。


和大家想象中的“千亿蓝海”不同,人形机器人其实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可以说,目前的科学家都说不好,最先商业化的情景会是什么。因此,选择硬件业务模式清晰的投资逻辑——核心零部件应运而生,更受到资本青睐。

资料来源:银创智库

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电机、传感器、芯片等具有明确的商业模式,生产成本和利润率易于衡量。这种确定性让二级市场更容易评估其价值。并且当前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盈利能力,许多核心零部件企业已经有成熟的客户群体和稳定的现金流。例如,半导体和传感器领域的企业能为机器人、汽车等多个行业提供组件,业务多元化降低风险。


核心零部件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压舱石”, 随着特斯拉的Optimus和其他科技巨头机器人布局的推进,FSD芯片等专用计算单元的需求激增。由于其可以跨越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场景,相关企业(如英伟达)已经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中美关系并未解冻,当下我们也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在新一代“杀手级应用”面世前,二级市场上选择伺服电机赛道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


伺服电机作为人形机器人精准运动控制的核心,几乎是实现平衡行走、柔性动作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伺服电机供应链的逐步完善降低了成本,同时提升了性能,为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硬件基础。同时,中国的伺服电机供应商正在迅速崛起,逐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效应的显现,其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Major Snow」

{ 技术突破缓慢,为什么资本却井喷?}

作为一个风口效应明显的产业集群,科技行业历来的“先讲故事,再做产品”也不是新鲜事了。抛开估值驱动和“PPT产品”,局部盈利模式也是牵引行业进步的一大诱因。


虽然整机商业化较难,但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电机、芯片、传感器)和AI算法已经能够在其他行业(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中实现盈利。这种局部成功进一步推高市场预期。


这个现象不仅出现在人形机器人上,机器人层面也发展迅猛,值得关注。


以埃斯顿自动化(002747)为例,埃斯顿在伺服电机、机器人控制器等领域有自主研发能力,切入了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市场,受益于国家政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加上并购的助力,收购德国Cloos公司补齐了高端焊接机器人的短板,在汽车和高端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尽管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不快,但概念井喷的背后是技术预期与市场行为的合力。短期内,市场的热情更多体现在核心零部件、算法研发和相关应用的局部突破上。


长期看,概念能否持续升温,最终还是取决于技术是否真正落地以及明确的商业化场景能否形成。这也提醒投资者要在关注热点的同时,理性评估技术周期和商业落地的现实性,避免过度追逐概念而忽视实际价值。


参考:清华团队重磅发现:机器人正迈向“ChatGPT时刻”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82/115054.htm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27亿元

http://www.news.cn/fortune/20241120/63f0af01a3734f03a12ccf7dc90dac23/c.html






马永斌资本频道
本频道是著名市值管理与并购重组专家、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专家马永斌老师进行独家内容发布的自媒体,二十余年研究与实践分享陪伴300亿以下市值上市公司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