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文化是与民间文化相对而言的一种官方垄断文化。在这种官方文化基础上,产生了官书制度。官书制度,简单说就是官府按礼乐等级分配书籍并垄断书籍的制度。
我国最早的官书,按汉代刘向的分类主要是六艺、兵书、术数、方技等四类。章学诚说:“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领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1]太卜、外史、大宗伯、司乐、太师都是周代官员。六艺,原本是从这些官员职守中产生的典籍。章学诚以《周易》为例说:“《易》之为书,所以开物成务,掌于《春官》太卜。则固有官守而列于掌故矣。”[2]《易》是太卜“掌故”,所以先有太卜之官守,然后才有《易》之书。《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3]这也是说,先有史官之官守,然后才有《春秋》《尚书》其书。从六艺产生过程看,都是官守在先,其书在后。再如兵书。《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4]再如术数。《汉书·艺文志》:“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5]再如方技。《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6]兵书、数术、方技,本来都是不同官员职掌的典籍,它们都是官员根据不同职守的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一代又一代的思考而逐渐产生的。
总之,先有官员职守,后有官府典籍;不同的官员职守,产生不同的典籍;典籍产生以后,又归官员执掌。我国最早的书籍,无不都是官府的“旧典”或“政典”。典籍中的著作,都是官员根据职守需要而撰写的,都是官府的著作,不是私家著作。罗根泽教授有《战国前无私家著作说》一文,可参阅。[7]
参考文献
[1]章学诚:《校雠通义·原道第一》,章学诚著,叶瑛 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951页。
[2]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中》,章学诚著,叶瑛 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32页。
[3]《汉书》卷30,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715页。
[4]《汉书》卷30,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762页。
[5]《汉书》卷30,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775页。
[6]《汉书》卷30,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780页。
[7]罗根泽:《罗根泽说诸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7-76页。
[8]《左传·定公四年》。
[9]《左传·定公四年》。
[10]《毛诗序》:“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父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
[11]《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2]《左传·昭公二年》。
[13]《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4]《史记》卷14,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509页。
[15]《诗经·小雅·北山》。
[16]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47页。
[17]章太炎:《检论·订孔上》,《章太炎全集》(第3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23-424页。
往期推荐
作者简介
刘光裕(1936—2024),江苏武进人。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执教。1970年,借调至山东省委宣传部工作。1973年,回到山东大学,任《文史哲》编辑部副主任,全权负责复刊等事务。1975年初,重回山东省委宣传部。1978年,任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1979年夏,再次回到山东大学,出任《文史哲》编辑部主任。在他主持刊物期间,《文史哲》的发行量跃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1984年冬,他辞去行政职务,回中文系教书。1996年退休。刘光裕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知名的、具有广泛影响的编辑学专家和出版史名家。他关于编辑概念的论述引发学界广泛关注与长期讨论;他是《中国出版通史》的发起人;他的中国古代出版史研究具有开创性,在出版史学界产生强烈反响。在经学、柳宗元研究、汉字文化等领域,刘光裕先生的研究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刘光裕先生出版了《编辑学论稿》(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柳宗元新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年再版);《编辑学理论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历史与文化论集》(中国文学出版社,2004年);《先秦两汉出版史论》(齐鲁书社,2016年);《蔡伦造纸与纸的早期应用》(齐鲁书社,2021年)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数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刘光裕先生两度主持《文史哲》的工作,对《文史哲》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而突出的贡献。
【责任编辑:柴旭杰】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轻按二维码,关注六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