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离家住宿,不太适应,于是不少孩子每天都会打电话给家长,要么哭,要么闹,要么威胁:
“我不想住宿,我想家,烦死了......”
家长一听孩子哭就慌了神,开始脑补各种场景:
我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寄宿了,我不用那么忙前忙后了,可以腾出手来照顾其他几个娃了,这万一一回来又不去住宿了怎么办?
我家住这么远走读怎么可能呢?
这个学校我交了这么多学费,包吃住的,要是孩子一回来,我这钱不是白花了吗?
这孩子就是想回家玩手机,不想读书,太不像话了。
在这种脑补场景的驱使下,父母接到电话后也很烦躁,于是开始极力安慰或者说教:
你怎么这么娇气呢?你不要这么任性好不好?人家都能适应,怎么你就不能适应了?我看就是你没有吃过苦。
或者交换条件甚至恐吓:
你好好听话,好好表现,回来我给你买你想要的游戏机;你如果不听话,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以上做法也许有效,但是都只是暂时的,孩子的心结始终没有打开。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帮到孩子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想家很正常,向家人哭诉是他在宣泄情绪。如果父母接不住,还把自己的情绪放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更是难上加难。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大脑的发育原因,情感丰富,情绪起伏大,调节能力弱,速度比成人慢一半。他自己的情绪都没有安顿好,还被父母激怒,他怎么有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呢?
其次,我们要分析一下,孩子的哭诉可能的原因:
首先就是适应问题:
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陌生的环境,不适应很正常。另外,住惯了家里独立单间孩子,面对好几个人的宿舍,有人呼噜、有人脚臭、有人半夜磨牙,孩子开始睡不着觉很正常。睡不好觉,又是陌生环境,孩子缺乏自己调节的能力,把父母当成自己倾诉的对象,所以找父母哭诉。父母听着就好,可以看看我昨天写的文章。
其次就是能力问题:
孩子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铺床、收拾行李、整理衣物、洗衣服、打扫宿舍卫生等都不太会。宿舍需要轮流值日,否则自己的积分会受到影响。早上起来的时候,时间那么短,又要去食堂吃早餐,又要打扫宿舍,平时不做家务的同学真的很难。做得不好,室友会有不满,孩子会有社交的压力。
有个孩子说自己仿佛是一个傻子,连鞋子都会穿反,特别尴尬。还有的孩子衣服也不会叠,也想不到要提前整理,早上起来晕头转向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既难受又难看。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
还有的孩子平时在家里基本不进厨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来到学校后,到食堂吃什么菜、到哪个窗口排队、怎么安排时间都感到迷茫,吃完饭还要自己收碗筷,多麻烦啊!有的孩子娇生惯养,真的会无法适应。
孩子缺乏情绪宣泄和表达的能力,习惯了遇事儿就哭,家里人习惯了听哭让步,满足各种愿望。殊不知孩子哭泣背后真正的情绪和能力问题,到底是需要关注、需要被看见、还是需要被倾听、被理解?
再次就是家庭系统问题。
有的孩子不想离开家,因为他担心:
一旦他离开家寄宿在学校,妈妈在家会不会受到欺负?
爸爸经常不在家,妈妈会不会感到孤独?
爸爸妈妈会不会分开?
家里人会不会又要吵成一锅粥了?
爸爸妈妈生意不好,回家会不会打弟弟妹妹?
妈妈情绪不稳定会不会把气撒在爸爸和妹妹身上?
这是因为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孩子在拼尽全力维护这个家庭。
最后有可能是性格的问题。
有的孩子就是无法忍受几个人一间的宿舍,一来宿舍就呕吐、不舒服、紧张;有的孩子几乎无法和其他同学共享一间房,就是想一个人住;有的孩子就愿意独处,喜欢一个人天马行空地思考。
天生如此,不必强迫,不是每个人都能与别人共处一室的。强逼着改变孩子的个性,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对立。既然无法住宿,要走读,那就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孩子在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以后,会真正理性地去思考。否则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了与父母对抗争上,哪有精力专注自己的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