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

文摘   2024-06-19 22:35   上海  

看到一个大V说的,为什么英伟达在AI爆发之前,十几年低调沉稳的扎根于技术,而不是去放贷款,做小贷?

我一想确实有道理啊。

大陆那个大公司不做这个业务?几乎所有的网站、APP,甭管搞啥的,都有分期、贷款,最差最差也要找个银行信用卡部门合作帮忙引流。

还有一些公司,表面是科技公司,实际小额贷款已经是它的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本质上与银行没有差别,可能就是它的贷款利率要远高于银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无风险利率下的那么快,但这个利率却只有一部分人有关,比如房贷的下降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有相对明显的感觉,而信贷,尤其是消费贷、经营贷这种不是从银行贷出来的钱,利率下降就非常缓慢。

注意,现在对合法信贷的利率上限规定是LPR的四倍,按3.95算的话就是不到16%,超过这个利率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因此很多网贷、消金贴着这个上限在放贷款。

回到主题,为什么大陆的公司,无论是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老炮,还是共享单车、本地O2O平台、旅游酒店、视频网站的App都在做金融贷款业务呢?有些甚至越俎代庖成为了主业。

因为这就是目前大陆最成功的商业模式。

利率中枢很低,但是很大部分群体从银行贷不到款,有社保么?有房产证么?是国企公务员么?都没有,那听好,哪怕是国债0利率了也与你无关。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什么,就是用户和流量,也就是说自己本身是个平台,这就类似于什么呢?比如《狂飙》里面的唐小龙唐小虎兄弟,他们不卖菜,但是菜市场里所有的商贩都要给他俩交管理费,逢年过节送点茅台、电视机那也是不可免的。

这就是平台的魅力所在,只要先圈住了一大群用户,就可以融资,吸引更多的增量用户,对于存量用户就可以提供贷款服务,能从这些渠道贷款的客户,自然都是在银行等常规渠道借不出来钱的群体,而这些人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远远高于银行利率的借款利率,美其名曰风险补偿。

但是这种商业模式看起来是很好,低成本的资金投入,变成高利率的贷款,但是从根源上来说,这种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因为这是单方面的收割,借这种高成本钱的人,要么还不上返贫甚至破产难以翻身,要么小有成就之后自然会用所能够获得的低成本融资渠道代替掉这些“高利贷”,随着全社会风险偏好的下降,能够匹配这种高成本资金的用途和去处注定会越来越少,反倒是催收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英伟达、亚马逊、特斯拉为什么不做贷款呢,因为它们相信自己在做可能会改变世界的事情,这些事情做成了,赚钱只是水到渠成的附赠和必然结果。

本末倒置,结果自然不会好,尤其是长期结果。

七七八八Notebook
多问一个为什么,寻找背后可能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记录日常思考历程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