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才是硬道理

文摘   2024-05-17 05:08   上海  

单位有个同事是老股民,炒股很多年了,过往年份业绩据说还挺不错的。

连他最近都对A股彻底失去信心了,原话是“从未有过这么强的想尽快把资金从股票账户全部撤出来的感觉”。

因为整个市场和参与其中的各股力量,已经完全变了。

改革开放那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普通人而言,开放的意义远远大于改革。

改革的起点是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可以说是一种偏被动的、试错性的选择,但确实是改变了农民阶层的命运,类似于是一个0到1的过程。

但是农民完全缺席了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大繁荣的时代红利,除了部分城市城乡结合部由于发展所谓的新城、新区得到了拆迁分房的好处外,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是高房价的被动接受者,而且由于后知后觉的原因大概率在房价相对较高的阶段“斥巨资”加30年的杠杆去城里“抬轿子”。

再谈开放。

这个毋须多言,以深圳为例就知道了,深圳发展至今,开放因素肯定远远大于改革因素,如果把涉及开放的相关改革归类于开放因素的话。

正是与世界的结合,贸易的大发展,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释放了长期过剩的劳动力,想过上好日子的欲望与要素的全球性趋利流动恰好契合。

要知道,可能就在小20年前,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最热门的选择不是公务员,不是银行券商,而是外资企业,什么快速消费品,什么四大会计事务所等等。外资企业所谓的global pay,在大陆当时是已经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压低了的,但是相较于体制内的状态那时候还是很有优势的。

那现在呢?

外资持续退出,原因可能是多样性的,既有经济上效率最大化的考虑,肯定也不乏政治或其它方面的因素。

这种影响注定是不均衡的,对部分行业来说,可能是好事,比如基础薄弱暂时还不具备竞争能力纯靠保护而生存的相关产业;但对于外资进来之后已经把透明度提高、服务标准拉起来的一些行业来说,那就肯定会出现不知道是不是暂时性的迷失,不知所措。

看香港的报道可能更加有说服力一些,不论是外资公司,还是外籍人员,撤离香港的速度应该是回归后最明显的时期了。

也不要一谈到外资因素就说政治,很多外资企业可能就单纯觉得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现在的工业地价和营商环境,人家也是有感知的,跟十几年前比的话。

我家后面有一大片农田,像现在这个季节,前半夜是有持续的蛙鸣声的。我在想这可能是青蛙的本能,有一只带头叫了,其它就会自然的跟随。

这个时候,最早叫的那几只青蛙就非常重要了,节奏就由它们所把握,叫声的大小、节奏都大概率由它们做决定。

从引领社会变化的角度来说:

改革开放初期,试图在城市里也引入家庭联产承包的时候,乡镇企业就是那几只青蛙,包括分税制改革后的下岗潮和股份制改造;

加入WTO之后,外资企业成为了那几只青蛙;

进入房地产大繁荣时期,那些开发商,火上添油的影子银行和背后的金融机构,接过接力棒成为那几只青蛙;

地产熄火,全民进入保守缺乏信心的状态,现在谁又能站出来,接过来那接力棒呢?单看我家后面这块田来说,周边钢筋混领土越来越多,农田受到多方向的挤压,如何确保身后的这帮青蛙群体能够长期稳定的生存下去,不可谓不艰巨。

七七八八Notebook
多问一个为什么,寻找背后可能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记录日常思考历程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