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关键你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删掉。
被判定为违规,但实际上这篇文章是至少发出去四五天之后才被撤销无法查看的。
因为除了我引用的那张图,说现在人现在变富的话主要靠的是什么?并列出了几大要素:
1、能力与天赋
2、高等教育
3、出生在本就富裕家庭
4、人脉
5、拼搏与努力
其实我想想,任何时候这几个要素都很关键其实,如果能集齐5条,那自然可以近乎召唤神龙。
然而原图的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在发生变迁,这个应该也没有争议吧。
因此最大的争议就在于,是不是现在个人自身因素没有那么那么那么地重要了?
恰逢中考高考季,我发现单位里有个不算奇怪但是值得注意的现象,领导的级别越高,家里的小孩往往成绩越优秀。这与我往年所生活的小县城具有很大不同,我读的高中是全县范围内招生的,很多都是下面乡镇初中考上来的孩子,成绩好的也基本都是农村小孩。班上虽然也有一些什么交通局、财政局领导的小孩,但是单看考试成绩肯定是没法跟乡镇上来的学生比的。(PS:这些领导的小孩现在基本上都在县城里的体制内工作,有点子承父业的味道,乡镇学生成绩好的外出上学留在大城市,成绩不好的也会去大点的城市打工,真正意义上“族旺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鉴于现在AI这么火爆,我问了百度文心一言这个问题:
“为什么大城市里感觉同一公司尤其国企内部领导的小孩中考成绩明显普遍更好?”
文心一言的回答我认为比较啰嗦,可以简单归纳成四个要点:
1、领导家庭氛围更好、更积极开放;
2、领导社会资源往往更多,可以提供孩子更多的学习路径;
3、领导注重小孩的心态塑造和抗压能力;
4、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很显然AI也认为这是个非偶然性的现象,原因也比较宽泛。但是我认为AI还是太正能量了,太注重于从领导家庭的优势方面去解读,并没有从反面,也就是普通人家庭教育的相对“失败”来看。
然后我又与个别有小孩未来若干年要中考的同事稍微交流了一下,现在所谓的大城市里的中考早就不是单纯的智力与努力的PK了,心力才是关键,需要考验家长的眼界、意志力甚至还有身体素质,还需要有足够的陪伴时间。
所谓的陪伴,不是说一定要花大把的时间陪着盯着,有的甚至全职在家,而是说有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基本上遇到相关状况可以随叫随到。
这就相当于直击问题的要害了。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为孩子正常花点钱我认为基本都大差不多,无非是有的可能是旅游去荷兰,有的是去河南,而有的是去河南南路。但是时间因素真不一样,有的家庭比如体制内的单位,接送小孩不仅不是问题,单位内还经常会组织一些亲子、育儿主题性质的活动,对于教育政策方面的变化更是第一时间就能领悟其中的要义。
然而现阶段大多数平平无奇家庭的实际状况是,家庭收入的来源大量取决于投入的时间,对于子女教育,即所谓的卷,还停留在主要看孩子自身,或者靠补课,别人成绩好主要是因为补课了而我不行是因为补的不够多这样的认知阶段。
题外话:我单位那几个领导家里另一半貌似大部分都是公务员或类似性质的单位里的,类似于港务之类的。
可能只是巧合,但是现在教育绝对不是单纯PK孩子的智商这肯定是事实,是对家庭所有成员的综合全方位考验。
张雪峰说,现在的这一代卷爸卷妈心态平和下来只需要一点,不强求孩子一定要比自己更优秀。
毕竟,你这么优秀,不还是在躺平或者挣扎着最后还是躺平的状态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前,大家都说吃大锅饭好,顿顿有肉家里不用开火;98年下岗潮前,都说乡镇企业好,工厂办社会啥都给解决了;地产泡沫阶段,都说工作有啥用,辛辛苦苦十年,还不如我几套房一年涨的多。
谁又能知道,现在很多家长抱着长远稳定的目的,让孩子放弃复旦、南大报考警官学校的最终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