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其实我的使用频率还可以,但也没有说真的就是非常好评,什么秒杀京东、淘宝的体验之类的。
我是觉得它的界面设计比较简单,广告也比较少,然后下单、支付、售后、退款什么的都非常直接高效,哪里不会点哪里那种感觉,如果买的是标准化的公认品牌的日常消耗品,如果价格确实有优势,可能只是需要多买一点量,那肯定挑最便宜的渠道啊。而且现在很多品牌自己也进驻pdd了,相当于提供了完全可靠的供给来源,那更加不用担心了。还有个应用场景就是夏天买水或饮料,白天下单,晚上送到小区门口的提货点,非常方便。
当然,比如那个“帮我砍一刀”、“什么返现500”那种活动就确实是不太地道了,消耗了广大网友的时间,虽然我也偶尔听说有少数个别人好像真拿到了那个所谓的奖励,但我依然不耻于这种靠消磨别人空闲时间来换取流量和关注的行为。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短视频这种所谓的“短平快”的东西为何会如此火爆,一开始可能想占取的人的所谓“碎片时间”,后来演化成了消耗人的时间,正常人一刷短视频很容易陷入所谓的“停不下来”,然后一不注意可能就几十分钟甚至若干小时就过去了。
最可怕的是pdd、dy、视频号的这些算法,会牢牢地去猜测你的偏好和想法,关注的焦点,喜欢看的场景或类型,然后再大量的推送这些内容给你,再夹杂着相关性或许还挺高的一些广告,让你彻底被算法所奴役。
但是,以上这些并不足以让大家对pdd恨之入骨吧,似乎现在还有种指责它的声音。
某专家说,消费降级的罪魁祸首就是pdd。我认识的一位所谓的金融精英,也说拼多多得益于卖假货,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就是拼多多造成的。
我认为,这个事情得客观地分成两方面去看。
一方面,假货固然多,但是得看它卖多少钱,如果卖跟真货一样的钱,那就是赤裸裸的欺骗,必须坚决打击;而如果它卖的价格很便宜,相当于用价格信息已经向消费者揭示了它的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不是消费降级促成了pdd的做大做强,而是pdd的兴起告诉大家,还有很多人没有所谓的品质和质量的消费能力,但是需求是存在的。是人就会有需求,必须考虑这种多样性的存在,如果现有的渠道满足不了这部分需求,而如果这个潜在市场足够大且被人发现的话,注定会有人为了利益去满足它。
盲目指责什么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就好比你马上取缔了pdd,很多老百姓就可以买得起你所谓的真品了么?
本质上还是供需问题。
很多砖家学者大V说话完全不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是趋炎附势,或者迎合主流舆论,再要么就是纯粹想博流量吸引眼球。
然而真正用真金白银投票的人,并不见得多不待见pdd,否则,美股pdd的市值怎么会变成京东的差不多3倍呢?
实际上山寨并不可怕,也不丢人,很多现在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其实也是从山寨起步的。核心是,能不能在初期山寨的基础上取得进化,然后再在巨人的肩膀上优化,解决部分痛点,然后真正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解决特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