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都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可能就是真的不舒服了。”
长期游刃有余于体制内的X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令我很诧异。
于是追问了几句。
哦,原来是要退前两年发的啥啥奖金,这个啥啥是什么不重要,反正总归只是个由头而已。
估摸了一下,退的这个万儿八千的,对X这种体制内的、早早就买房生子了的老司机而言,真的算不上什么大钱,为啥会顿时迸发出这么多负能量。
一瞬间想起了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经典名言。“有些人吧,你给他100欧元,他说100欧元够干啥的,现在什么东西都这么贵;你让他捐10欧元,他说10欧元够他一天的饭钱了,怎么能要求他捐这么多钱。”是啊,资本主义社会谈到这些实实在在的金钱利益的时候总是如此的赤裸裸,毕竟没有我们有信仰,也没有我们这么多“视金钱如粪土”的人。
我随便表达了一下,最近苏南发达城市的公务员都在面临相似的情况或者“压力”,X顿时表达了自己的不公,他们那里本来公务员拿的就多啊,不像我们,一直就低的。
这就是体制内人士的典型思维,我哪里拿那么多了,我工作强度很大的好么,我在一线城市做人民公仆,收入却没有一些二线城市的多,现在就发了那么些钱还让我把一部分退回去,凭什么?
你看看,人家的比较对象是谁?不是农民,不是厂妹和流水线上的螺丝工,而是部分发的超多的城市的公务员群体,或者就是所谓的民企老板,为什么?因为人家拿到现在的工作岗位也是很不容易的,用“过五关斩六将”来说毫不为过。
有时候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私下场合里聊天都会吐槽说目前公务员体系过于臃肿,吃公粮的人太多,行政效率低下。但是在实际找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将“考公”当成自己的重要目标之一,这难道不存在矛盾吗?
可能并不矛盾。
因为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体制内,也基本就是为了个工作而已,从养活自己开始,到借助家里积蓄的基础上可以还房贷,非常稳定,不用996,在绝大多数城市成为当地的上层社会问题不大,再不济也是捧着个铁饭碗的。
不然,你跟毕业后去做了在线教育网站的老师比比?或者你跟进了互联网大厂天天熬夜996现在也面临降薪裁员的同龄人比比?再或者跟去地产公司打工工资还要被迫认购房企自融理财的人比比?
什么,你想跟南昌周公子比?呸,你配么?
毕竟,你依靠的是体制内,但是公共事业单位本身是不创造任何财富和GDP的,这些单位福利待遇越好,说明两种可能性,要么全社会经济效率在明显提升,整体社会福利和幸福感都在提高;另一种可能就是体制内具备了自我造血的功能,比如土地拍卖换回来大量的资金,但是这种成本并非没有人承担,虽然利益并没有对等的分配到他们头上。很明显,后一种情况由于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对等,注定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也就是很难长期持续的。
于是光怪陆离的情况出现了,老百姓的存款大幅攀升,消费意愿持续走低,购房意愿也在烂尾楼和风险偏好走低的背景下趋弱,影响了开发商的拍地意愿,开发商在地价高企的情况下本身边际利润已经很窄,拿地动力减弱导致政府拍地节奏被打乱,安排的城投和国企拿地肯定给不了之前那么多的溢价,食物链循环被破坏了。
现在不断的给房贷利率降息,提示居民加杠杆的成本降低了,赶紧加吧,但是居民认为,首先首付款压力大,跟2016年底时候的房价不可同日而语;其次,连X这样的公务员老鸟都感觉到了现金流压力在变大,何况最近三年疫情持续下的无社保“自由职业者”们,你连个收入证明都开不出来,贷款利率再低跟你又有啥关系呢,等着吧,等我们推出次贷类产品吧。
或许,假如我们真的能推出针对低收入者的次贷产品反而是好事,这样大家有可能还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了,而不是像之前一二十年的情况,剥削储蓄者来疯狂补贴债务人,剥削无房者来疯狂补贴有产阶层,剥削全体纳税人来疯狂补贴体制内的X们。
张麻子到鹅城的三个目的是啥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