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也要有素材

文摘   其他   2022-09-02 22:41   上海  

       拜读了六神磊磊老师的大作《小城里的我,就体验过什么叫“做梦都没素材”》,附上链接:

     小城里的我,就体验过什么叫“做梦都没素材”

感慨颇多,毕竟圆梦的前提是你得首先有个梦。

但是比如六神老师的女儿,她的梦想就是能够养鲸鲨,这肯定是她认为很酷的事情,她所考虑的不是干这个能给她带来什么,而是这真的可能就是她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兴趣使然。

但是南方山村里的小孩就不一样了,大多数山里娃的梦想就是“打工”或者“开美甲店”,前者很明显是为了离开生活的地方,去到向往的都市,后者是觉得能做别人都做不了的生意,而且可能也没见过别的什么形式的营生。

说白了,就是局限眼前。

但你难道就可以说山里娃们坐井观天么?很明显并不会。因为大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去比较。

恰好,最近在论坛上看到个问题,说自己刚毕业找工作很难,结果有同学刚毕业就被类似于省委办公厅这样的单位录取了,想问一下为什么同龄人学历也差不多的情况怎么差距这么大?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现在还是你和他差距最小的时候。”

一语成谶。在现在的大环境和趋势下,这两个人之间的分化注定从现在开始就会越拉越大。就像六老师女儿和山里娃的区别一样,现在看好像还好,无非是阅历和生活环境的差距,内心充满的童真可能还比较接近,但是一旦到了高级教育阶段,乃至走上社会,这种差距会一瞬间显著拉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可能也基本上属于基本不太可能靠后天努力去超越甚至拉平的状态。

这让我又想起了去年某地的高考作文题,出了一个农村孩子相当比较生疏的相关主题,具体忘记了,很多农村家长就很闷闷不平,认为这是在变相“欺负”。殊不知,这个并不是说刻意在制造不公平还是什么,有可能就是单纯因为命题组并不认为这个话题对于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性,可能真的就是无意为之罢了。

有段时间我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现在的贫富差距大,还是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个世纪末的贫富差距大。你问年轻人,年轻人都说是现在的贫富差距大,而如果你问年长一些的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他们却大多认为是那个年代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现在可能大概知道原因了,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被困在自己已知内容的局限上去思考问题,而且很容易被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形成思维惯性,进行所谓的线性外推。年轻人觉得现在社会贫富差距大是因为自己与同辈人之间出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阶层分化非常严重,而以前由于经济发达程度低,可能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或许相差并不大。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一辈人,由于现在整体生活水平要高于那个很经常性忍冻挨饿的年代,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因为能吃饱饭了所以开始充斥着其它方面的欲望,而在那个过去的年代,你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高品质生活,也并不关心,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传播途径,可能只是不知道而已,并不是说那个年代就比现在公平。

你看嘛,说到底还是素材问题。

确实啊,没有见过那个啥玩意儿,你却一再不停的问这玩意儿好不好吃,这特么怎么能回答出来呢,能回答出来才是真见鬼了。



七七八八Notebook
多问一个为什么,寻找背后可能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记录日常思考历程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