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罗玲 图 | 网络 编 | 小言
如果说,有一个因素,可以比智商更能决定学习效果,是所有学霸的标配,您会想到什么?自控力?坚毅?动机?或许都是其一。这里就给您介绍这样的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元认知”。
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指的是,我们对自己认知和思维过程的了解。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一级认知,对象是外部内容,比如学习资料等。我们的更高一级的认知,元认知,认知对象是内部的,是我们发生在学习这个过程中的事情。有的学者把它比喻成一个记者,或者管理者、教练、观察者。一个学习者的元认知程度越高级,他学习的效率越高,效果也越好。
从小学中高年级起,学生们开始形成一些简单的元认知知识和技能。中学应该是学生很好地发展元认知的时期。但是,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很多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也仍然会很低下,学生间的元认知差距也很大。我们常说,孩子以后要做终身学习者,那么,最重要的不是眼下的成绩,而是——他们要学会如何学习!
第一个部分是元认知知识,它包括:
1. 对自己有关学习方面的了解:
2. 对所学内容的了解:
3. 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的了解:
我们可以把这些元认知知识想象成一个文件柜里的文件夹。我们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尝试、体验,不断丰富、更新这三个文件夹中的内容。
第二个部分是元认知控制:就是说,你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管理。这个管理包括这些环节:
1. 规划:
这些任务大概需要我用多少时间来完成、我如何分配安排;
我先做“体力活”比如写生字,还是先做“脑力活”比如数学题(当然,有时需要问自己,写生字真的只能是体力活吗);
考试前多久我要开始复习、我需要比老师安排的更早开始复习吗、那样会不会重复劳动;
这学期我计划在哪方面多加强、如何能做到……
2. 监控:
我真的在看书吗、还是盯着每个字但是在想别的;
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做题的时候我头脑里的思路是怎样的,当时是怎样的状态;
我刚刚花了半个小时复习,这些内容,我真的掌握了吗,还是只是走完程序,感觉自己掌握了,但其实一考就错;
今天课堂上,我真的听懂了吗,如果让我给别人讲解,我能否用自己的话讲明白……
3. 调节:
付出努力了但是效果不好,究竟是努力不够,还是方法需要调节;
我是否需要改变策略,尝试一下不同的做法;
这些反馈是否提示我,应该调整方法,然后再看看效果如何……
这个元认知控制部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头脑里的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它负责监管学习活动的整个流程,去思考这个流程里发生的情况,看看哪里有问题、需要改变。它不仅能帮你提高效率,更能防止走过场、虚假掌握等现象。
元认知知识和技能,不是靠家长老师对孩子说教而产生的。幼儿几乎没有关于有效策略的元认知意识。儿童在小学期间,不断积累学习经历,同时他们的工作记忆容量在增加,中央执行神经逐渐成熟,他们的元认知技能会逐渐提高。
所以,真正能帮孩子发展元认知的,是“有挑战的学习任务”以及相关的指导。当然,孩子自己的动机也很关键。
元认知知识常常是内隐的,就是,我们在下意识地做这些,没经过清晰思考,而是凭经验积累出来的直觉。最初,通过鼓励一些外显做法,或许也会促进元认知的发展。
平时鼓励反思和自省,谈论心理活动
家长可以帮孩子的第一条就是,在幼儿后期和小学期,和孩子一起,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能:体察感受、分析、总结反思、调整。比如,学兴趣班、一次旅游、参加比赛,甚至一起做一顿饭、购物、看电影等等,这些事情我们都可以多聊几句,去品味、分析、总结。生活里这样几句话的聊天,谈论心理活动,可以增强他对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觉知,养成跳出来反观自省的习惯,这也就是在形成元认知的雏形。
在聊天中,用提问引导他思考关于学习过程的这些问题
家长可以用上面列出来的元认知范畴的具体问题,问孩子,引导他去想想。
当然,希望各位把握好和孩子聊学习的时机和方式。比如期末了,老师学生们都压力很大,小学生们可能白天在校已经被老师训话很久,回家只想静静,这时,您最好先和孩子吃点东西、做点他喜欢的事情,给他点喘息机会,别马上用这些问题来轰炸他。
和孩子谈学习,比较好的时机是,他取得了一些进步和好成绩,这时信心百倍,还想再接再厉,趁热打铁,想学得更好。就是说,他有动机,但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这时,您可以给他支招,提供一些策略供他选择。
对年龄小的学生,您可以用形象化的说法谈论这些看似枯燥的内容,可以用他喜欢领域的术语来说。比如,他喜欢足球,那就分析各个球队球员的战术,以类比的方式,来谈学习上的道理;他喜欢《哈利波特》,可以谈谈赫敏的复习时间表和别人有哪些不同;喜欢乐高,可以谈谈设计某个乐高项目过程中的类似情况。所以,我反复强调,要想帮孩子,首先得了解他!
鼓励出声地想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自我对话是他们经常做的,也是个好习惯。孩子可以称呼自己的名字,用第二人称,和自己对话,这实质上就是一个高级的观察者在审视自己做事的过程。最初说出声,以后即使不说出来,这些对话也会形成习惯,下意识地在头脑中进行。
我女儿过去练琴时总会这样自我对话,我听到忍不住想笑。现在似乎少了一些。忽然想,也许她仍然在心里对话,只是没说出来。
我们每个人头脑里都会有些自发的声音,这有时被称为“心声”。经过训练的心声,可以有效指导你,是高级元认知和自省智能的体现。但未经训练的心声就会比较复杂、甚至麻烦,它可能是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是小时候父母语言的残留痕迹,是心灵深处挑逗你失败的“魔鬼”之声。所以要学会倾听、辨别。
写日记、写学习记录和总结
记录当然是个好习惯,因为写的过程中,你必然要思考,写可以让你的思维深化。如果能像记日记一样坚持,用最简单的语言总结分析学习中的情况,这当然会促使你的元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问题是,小学生大概连普通日记都没空写,所以很难做到。也许,可以在假期试试看。也鼓励孩子多用图画、图表、好看的贴纸等有趣的方式做,做一个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手账”。
和年长的优秀学生交流、同学间交流
这是比较有效的提高元认知水平的做法。不交流,你常常根本不知道学生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听到好学生关于学习的各个环节的细微思考和具体做法,这会促使学生们也去想想自己都是怎样做的,还可以做哪些。
有时,同学间合作完成一个任务,也可以让他们看到彼此思考过程的不同,互相借鉴。
家长的分享
您不仅可以讲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其他领域的事情同样适用。经营、管理、和孩子玩游戏、筹备活动、做家务,做任何事情,都能涉及到元认知中所体现的元素,比如了解自己、了解所做事情、规划、监控、总结反思调整。
读书中观察人物的思想过程
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人物传记中的记录分析,都能提供别人头脑里思考过程的样本。记得我读《安德的游戏》时,就惊叹,这孩子真是聪明,有敏锐的观察力、周密的筹划能力、超群的判断能力。故事也比说教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所以,多阅读,孩子受益的不只是知识面,还有思维的深化,当然还有情感和心灵上的收获。
自主支持
这是我在积极教养策略中必定提及的一个做法!鼓励自主,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重要意义。
比如发展元认知,前面提到的各种建议,都只能是外部辅助的做法。思维,是发生在每个人头脑里的,是他自主产生的东西。就像情感,外人无法控制他有没有。控制欲强的家长,会恨不得打开孩子的脑袋,进去修理一番。但是,通常结果是,越控制、越用力,孩子越反抗,更加走向相反的方向。
家长能做的,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技术帮助及情感支持,然后等待孩子在成长中,自己去积累。他自己得出的东西,才真正属于他!
这篇写元认知,主要涉及学习领域。其实,我们整个人生中,也一样需要这些。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规划个人发展、反思所做之事。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一过。审视反思,积极管理,我们才能积累智慧,不断成长,活出丰盛的一生。
附 1:
写这篇文章期间,我采访我女儿,问她关于学习方面,有哪些体会、方法。她想到了下面这几条。她现在四年级下学期,在班里也不算学霸,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如果我采访学霸,也许会记下更多条。四年级了,孩子们都会多少总结出来一些体会,但这真的是个缓慢积累的事情,不同年龄差距会很大,我们都相信孩子,别心急。
把读的书按照难易程度定位,难的就多留一些时间,多读几遍,不要着急,不求快。
在家自己复习,与学校里老师带领的复习,进行对比,看看有哪些不一样。
总结考题中错的都是什么原因。有一次是发现考题出自教材里的“知识连接”部分,这部分过去没怎么重视,以后就重视了。
如果考试比较密集时,先简单列出个表,看看哪些考试是重点,哪些是紧急的,按照轻重缓急顺序来安排。有些不急也不难的,放到考前一天复习就可以。
每堂课下课,去卫生间时,一般会在脑子里把这堂课的要点回顾一下。
数学课上如果提到了过去学过的概念,那么把它当做“钩”,带出来过去的知识点,顺便回想一下。
上课有几次愣神,没有在听,都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马上提问她。
练琴,把任务分配一下。难的先练,这样后面几天就会有更多机会把难的部分多练。如果把有难度的留到最后两天,就会练不出来。
附 2:
下面是我总结出的更多元认知方面的问题。也许小学生目前用不上,您先留存,备用:
我对自己最近学习效果的评估是怎样的?我的自我评估是否准确?
读书时,我有没有思考,这些知识和我已有的知识是什么关系?我是否以批判性思考的眼光去看待阅读资料?
我现在得到的反馈够不够?质量如何?如果不够或者质量不高,怎样能获得更好的反馈?
如果我发现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或者有些糊涂之处,我是否能马上去解决,还是搁置问题,最后遗留下来?
我目前搜集资源、解决问题的渠道是否很多?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能迅速找到优质资源?
我是否有意识地把知识之间建立连接?
有没有办法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也许这样能帮我理解和记忆。
效率低下,是否因为过度学习、疲劳战术所致?休息和运动也许能帮我做的更好。
我为什么总是没有劲头开始这项任务?拖延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觉得它不够重要,还是过程中有让我不愉快的体验,比如太难,让我觉得自己很笨?我能怎样改变这事?
我给自己设置目标了吗?这次的短期目标是否达到?目标是否需要调整?
我在听课和读书时,是否能从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我过去的学习中,有哪些策略是特别有用的?我怎样把它们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
我在读书时,对于应该精读的内容,读完一部分,是否停下来思考、回顾,还是被动地一路读下去,不管理解掌握得如何?
我有没有定期检查、复习,确保理解和记忆?
我最近是否疲于奔命地赶任务?总是在应对本该已经完成的事情?这样的任务堆积是如何发生的?以后怎样可以避免?
我的情绪是否在影响我的学习?比如焦躁、过于兴奋、消沉等情绪。
学习中遇到困难,我可以向谁求助?
我是否了解自己的进度快还是慢?让进度变慢的原因是什么?是任务更难了还是其他?
我怎样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比较擅长学什么、不擅长学什么?如何扬长避短?
最能给我增加学习动力的是什么?是好成绩、外界的评价、达成自己目标的成就感、成功解决问题攻克难关的满足感、好的自我评价……
祝您和孩子学习愉快!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罗玲老师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