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玲 | 图-包图网 | 编-小言
您对孩子每天表达满意、欣赏和不满的比例是多少?
发现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时,看起来也是平和理性不情绪化,但语言的潜台词表达的却都是不满意。眼神、话语,都在暗示:你还不够好,为什么没做到更好,你不应该是这样的,你应该做更多,不应该有这个问题差错,你对自己要有更高标准,你的表现配不上我的付出,你让我很失望……
每个不满意的暗示,都让孩子在心里增加一些负面自我评价,自我怀疑,羞愧……也让他更多依赖外界评价,感到需要时刻寻求家长的确认。总之,他要额外拿出一些心理能量来留意外界特别是爸妈的评判。其实这些能量本来可以用来去发展自己。
可以这样想:越是在年幼时,孩子发展的可能性越多。我们在众多可能性里,选择好的去关注,去展望。
能做到这样,也许靠的是家长自己心里的信念、底气、思维模式。
家长的正面沟通,不仅是在树立孩子的积极自我形象,也是在培养他有乐观者的思维模式。这越是在他年幼时,越意义重大。
我们自己心里对未来的那些不确定,焦虑,担忧,我们自己处理。
审视自己心里的想法。凡是不满升起的时候,都要努力调整一下。不是说无视这些问题,而是看到,这些小问题是整体中的局部,而这个整体,也只是动态变化中的一个横切面、抓屏。这样,即使去指导、给建议,也是心里很稳的,没有急躁抓狂。
有的小学生家长发现,四五年级后,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管教表现得很不耐烦。要想不让孩子早早就躲你远远的,反思一下这些:
空洞泛泛的要求,是否远远多于具体的分析、反馈,给思路启发和办法……
这些比例不对,话说的再正确,也是负能量发散器。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罗玲老师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