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罗玲 | 图 - 包图网 | 编 - 小言
这个宏观上的包括:您自己的状态是不是比较积极、对学东西是不是充满热情;您给他创造的生活环境里,有哪些有趣的资源,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您对待事情思考分析的角度如何,是否乐观、建设性……就是,我们给了孩子多少正向的熏染、带动、资源。
没给这些,只是盯着孩子的细小问题挑毛病,这就不行。对他各种做不好、做不到的小事,要有包容度,知道这是成长中的阶段性表现,不是永远如此。
想想您希望单位领导如何对待您。是随时挑你的毛病,还是提供很好的工作条件和机会,给你权限和自主空间、愿景和责任,能更多看到你工作的努力和进步。
2. 你是否——带孩子发展出某一领域的长项?这非常重要。
比如,我同学的孩子从小爬山。我女儿同学里,有的男生从小练琴很多,特别下功夫。有的男生对军事武器特别钻研,在同伴里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女儿是英语很厉害。有个男生一直学奥数,数学很好,假期老师从网上找的数学作业,每次都被他挑出问题,后来老师都不敢再轻易从网上找题了……
在某一方面,多投入,长期坚持,久之,水平提高了,孩子对这事也更有认同了。孩子的各种能力、自尊自信,都受益了。
我看到很多家长就是盯着学校的几个科目,没有去在课外发展什么。孩子会感到无聊,在群体里也自觉泯然众人,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亮点。
很多家长说,我孩子什么都不喜欢。这个,就需要我们多尝试,多想办法。
长项的来源,可能是家长自己的喜好,很自然就带动了。可能是观察孩子小时候表现出的特点,就此带他多练。可能某个外界偶然的因素,孩子就喜欢了。
当然,无论最初怎样开始的,长期坚持去学和练,都是必不可少的。
尽量不强迫,带他跨越几个最初的小瓶颈,后面就会容易很多。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能力,而且会寻找到一种自我认同,获得自信。
一个研究发现,当两组小学生都在阅读短文时,知道要参加测试评分的一组,会更侧重记忆,但不会充分处理信息,而另一组则会更加好地从概念上理解文章。一周后再考察两组学生,知道要考试的一组会忘记更多内容。
更多研究都说明,外部的控制,相比内在动机,会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都降低。由内在动机支配而学,会更好地理解概念,有更丰富的体验,能把更多知识变成长期记忆。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尽量鼓励学生为学知识本身而学,少用各种外界控制施加压力。不要总是叨叨:小升初如何,中考考这个,还有一个月就期中期末考试,年级大排榜多少名……
这些,说者是希望能激励孩子,但实际效果是——增加焦虑和压力,减少内在动机,带来负面情绪,削减兴趣,占用真正学习的时间!激励的效果微乎其微!
相比占用时间,大概更糟的就是长期这样说,会把孩子的脑子搞乱,把本来可以喜欢学知识的孩子,变得厌学!
你所采用的方法,只能得到与你希望相反的结果!
到了七年级,发现很多孩子头脑里已经被搞乱,完全没有正确的学习观。
回想这几年,我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从来没有用考试成绩来督促过她学习,成绩就是考查指标,不是目的。能做到这一点不难,不需要刻意控制语言,因为我始终在心底就是这样认为的。
家长老师们如何引导,很重要!这决定了孩子认为他在为什么而学。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戳原文,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