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听讲解都懂自己一做就不会,怎么办?

情感   教育   2024-10-29 07:31   辽宁  

文 | 罗玲  图 | 包图网  编 | 小言


数学题,听讲解都会,自己一做就不会,这样的情况非常多吧?


能听懂,这也是好的,是基础。要想继续提高,就是要自己动手做题。


不会的,先别急着看答案,自己多憋一会,把各种思路多试试,就好比走迷宫,这条路不行再换个角度。这个尝试的过程,就是最有价值的。


以后再拿到题,之前的经验教训,都是储备,哪些公式有用,怎么画辅助线,就逐渐培养出一种直觉,思路准确率更高。


跟着导航开车,就会不用动脑子。走很多遍也记不住路。自己开一遍,周围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物,每个路口的细小特征,才会注意到,在头脑里构成关于这个道路的详尽的信息库。


各个领域,专家比新手厉害之处,就是他们有这种直觉。


好比做题的“手感”,外语的语感。之所以说成“感”,是因为这里面有过多纷杂的信息,特别细小的,难以明确言说的,并且,不一定都是经过理性思考的,是积累了大量经验,而成的下意识本能的反应……


总之,就是要自己多做题,思考摸索着做,不求速度。


现成的答案,终究是外面的东西,我们锻炼出来的大脑、思维能力,才是自己的。


而在小学阶段,呵护兴趣,多鼓励支持,培养出喜欢独立思考,有胆量去解题的习惯,这才是关键。


有这个能力,才有后面的一切。





给孩子讲数学题,不在于讲很多,而是要用不同内容的题来让他明白同一个道理。如果家长讲题常常发火,是因为用成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看待这个题,觉得很简单,但是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弱,你要给他画图、用故事情节、摆弄实物、站起来用身体做动作……这些都是为调动孩子多个感官,辅助他完成这个抽象思考过程,等于是给他在推理中搭个台阶,帮他降低思考难度。

小学生学习,常是在完成这个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每次讲题,也是一次微型的这种跨越。意义不在结果,在这个过程。发火,是因为家长只急于得到结果。

给小学低年级孩子讲数学题,不要急于求结果,多借助画图、实物来帮他真正理解,现在不经过这个环节,仅仅机械记忆结果,以后更不好懂。学习的规律无法绕过。讲几遍没懂,当时懂了过后又不会了,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理解,需要有前期知识储备。能迁移,需要透彻地懂,在不同题里遇到,多练。吸收知识有个沉淀的过程。

END



感恩遇见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我们点亮在看~

❤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在公众号首页→工具栏→“号内搜”,搜索关键词,查看相关历史文章~

❤可以点击“微店”,看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更多互动话题内容,欢迎关注新浪微博:@罗玲的空间,与罗老师互动~有各个年龄段的粉丝群(学习与分享),欢迎您的加入~

❤愿您在这里,每天加满油,跟孩子一起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罗玲老师推荐好书~

 

戳原文,更有料~~

罗玲的空间
分享罗玲的育儿理念,心灵成长的感悟!家长的心灵加油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