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夏天里,我们邀请不同知识背景的艺术家、实践者、研究者来到中间美术馆“夜校”(École du soir)展览现场“值班”(Artist Takeover),以分享、互动及表演等形式接管展览空间,回应与延展“如何共同生活”这一话题。继6月由艺术家朱思凝和铁木尔·斯琴组织的两期活动后,又有五期“夜校值班”在7-8月间进行,它们共同构成了展览中灵活而多样的实践。在秋意渐浓之时,我们邀请大家回顾夏天的几场活动,一起重返那些“朝向共同”的时刻。
2024.7.28
“与野生共舞”
2024年7月28日第三次“夜校值班”活动由舞蹈-分享-放映三部分组成。上午,来自喀麦隆的舞者沙力(Cabrel Domche)受邀来到展览现场,带领现场观众体验非洲舞蹈Afro的律动与能量。参与者从基础的拍手、脚步等节奏型入门,学习身体的配合并逐渐形成连贯的动作。这些动作对于大部分参与者来说稍显陌生,但舞蹈中自然无拘束的律动与热情开放的能量令大家并无障碍地进入了舞蹈的节奏。在动作的教学之外,沙力也介绍了每种舞步的风格所属,如来自加纳的Azonto、喀麦隆的Mbole、南非的Amapiano风格等。在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中,大家以身体的方式直接感受了非洲舞蹈中的生命能量,以及它所包含的生活态度与文化气质。
活动现场(左滑查看更多)
下午1:30,孙钰涵分享了她今年6月在纳米比亚做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工作的经历,以鲜活的故事与丰富的一手影像资料呈现了她在志愿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她先简要介绍了纳米比亚的基本情况以及历史背景,并对于殖民这一难以绕开的话题给出了自己的观察。钰涵了解到,由于德国的殖民历史为当地留下了一定建设基础,很多当地人因此认为被殖民仿佛是一种幸运的捷径,选择性忽略了殖民背后的人道灾难与历史创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深度的殖民也往往伴随着直接的援助投资与规划扶持,这种殖民的双重性与矛盾几乎是非洲大陆上所有国家都需要直面和反思的问题。在钰涵的观察中,她发现许多纳米比亚人并未以执念和敌意面对这段历史,更多是以务实的态度在这一基础上投身新兴国家的建设。
活动现场(左滑查看更多)
关于志愿者工作,钰涵对比了纳米比亚的两个最大志愿组织:Harnas和Naankuse,并主要介绍她在Naankuse做过的实践调查研究,如在地研究材料收集、反盗猎(APU) K9 警犬训练、犀牛护林员;还有“农场”内的日常维护,如食物准备,喂食以及生活空间清扫等工作。志愿者工作的开放时间贯穿全年,实现了它的可持续发展特性。在这样一个文化交融的工作环境中,志愿者在短暂的时间里相互信任,共同工作,建立友谊,无论身份如何,大家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以尊重和敬仰之心面对自然与野生生命,以澄澈淳厚的态度与他人互动沟通。
相关阅读:活动预告 | 夜校值班 ——与“野生”共舞 中间快照|星期日,宜在美术馆跳舞
2024.8.17
“一次分享,从身体开始”
8月17日下午2点,“有身书(flesh and ink)”小组成员、身体实践者陈怡宁应邀来到中间美术馆进行分享。在上纽ICA“夜校”展览中,怡宁与小组成员共同探索了“具身翻译”的方法与可能性,将身体经验代入对于文本的理解。有别于一般的分享方式,怡宁在伊始便邀请现场观众直接参与身体练习,以身体的方式感受并靠近他者的实践轨迹。跟随她的引导,现场观众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于自我身体的觉知,并在专注的触碰中感受自我与他者的边界、个体与空间的关系。随后参与者两两分组,一方先是以不同的态度观察对方的行为,接下来尝试摆布和纠正另一方的行为举止,并感受语言在这一过程中的功能与失能。
在身体练习后,参与者们围坐交流了各自直观的感受,怡宁也和大家分享了“有身书”小组的实践与反思。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该如何理解发生在另一历史与文化时空中的暴力问题?如果语境之间存在着理解上的鸿沟,我们又如何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语言进行翻译?带着这样的思考,小组成员不断探索身体实践的边界,尝试通过语言和权力关系复现暴力的起源,将他者的思想与历史关联至自我的具身经验。通过这些身体练习,现场参与者也尝试以身体的方式进入日常经由语言系统认识的概念,而与身体的相遇和互动也搅动了公共空间中分享者及参与者原本陌生的关系,令分享与倾听都更为亲密与平等。
活动现场(左滑查看更多)
2024.8.23
“夜间拍卖”
2024年8月23日晚7点,“夜校”展览空间迎来了第五位值班艺术家徐子奕,他围绕“知识系统”展开了一场实验性拍卖活动,尝试以这种形式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个人知识系统的定义和评估问题。在拍卖活动开始前,子奕将收集而来的技能信息组合成为十五个复合词语作为当晚竞卖的拍品,分别对应十五位参与者所拥有的不同技能。每件词语经由设计、印刷与装框成为了可被拥有的实物,等待藏家的竞拍。
在预展与藏品介绍环节后,拍卖于当晚七点半正式开始。活动在美术馆现场及线上群聊同步进行,吸引了百余位参与者。随着拍卖官与工作人员的连续报价,节奏和气氛愈发热烈,线下与线上的互动似乎穿透了现实与网络空间,创造了一种共时性的体验。所有拍品在最终都实现成交,金额远远高出了实物所具有的价值。一场严肃的拍卖与没有实际价值的藏品之间形成了戏谑的张力,其中的反差与表演性凸显了拍卖本身的反讽性质。一场“假”拍卖可以在何种程度上触及真实?电影学、表演、塔罗牌、跆拳道这些更具个性与趣味的技能等明显收获了更多藏家的青睐,而价值定义的逻辑也在拍卖的过程中被无意识地建构或复现。
活动现场(左滑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活动预告|夜校值班——夜间拍卖
2024.8.25
“语言破碎的地方是当代生活的起点,如果一定要向你传达什么的话”
8月25日下午,魔金石空间研究员黄柏然做客中间美术馆,以“语言破碎的地方是当代生活的起点”为题展开了自己的分享。他首先阅读了自己为中间美术馆展览“当怪物说话时”撰写的展评,文章选取语言作为视角切入,探讨展览所呈现的时代状态。延续这一话题,柏然分享了自己私人经验中和语言的关系。他回溯了十二年前自己在遭遇话语的分裂与溃败后,尝试重置写作前提的时刻。这种分裂一方面来自于他所身处的艺术现场:以台北双年展为例,持续多年的“本地+西方”双策展人模式呈现了双年展意图进入国际话语的欲望;而在2012年台北双年展“现代怪兽/想象的死而复生”中,则展现了一种更为强调本地经验的诉求。另一方面,在此前一次社会活动中失声的体验,也令他意识到了不同群体间语言的隔绝与断裂。
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他开始重新思考语言和信任的关系,一种有效且不脱离经验的语言是否存在?小说家童伟格的作品启发了他从“感觉”出发到达语言的尝试。在回溯个人感觉史的过程中,他逐步意识到“感觉”和“政治”之间的紧密关联。从感觉回溯,话语背后的意图随之浮现,它也成为了话语的前提。他在历史与哲学的写作中不断发现的是朝向未来的信念,而这种写作只有回溯至历史之中才能获得与实际经验的关联。由此,他注意到对历史重新场景化的能力与语言有效性的关系,并在个人的写作实践中尝试“图像化”的写作技术,探索表达的有效性与强度。
活动现场(左滑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博弈或者沉默,“当怪物说话时”
(https://www.theartjournal.cn/archives/exhibitions/135653)
三点半,下半场的值班嘉宾日常组合(赵子毅、羊库库)的“分享”则采用了实验音乐表演的形式。随着羊库库操作声音设备,赵子毅低头将面孔掩在头发之后开始了他的叙述。17岁的子毅是非盈利性实验音乐节“你和我”的策划与发起人,音乐节主要聚焦于实验音乐、表演型艺术及噪音的探索,在今年夏天刚结束了第二届为期八天的马拉松式表演。在噪音的声景缝隙中,他讲述了策划“你和我”的缘起与经历。这一项目诞生于建立连结的想法和愿望,是与喜欢的人事物聚集并创造出真实体验的过程。尖锐的噪音时常跃过子毅的声线,观众需要持续专注地倾听才能辨明他的话语。他的叙述由感受、心境、体验串联,具有轻柔却坚韧的情感质地。表演持续了40分钟,声音渐止后子毅却宣布表演开始。在观众们的注视下,二人将设备依次整理、收起,从日常中来,再回到日常中去。
活动现场(左滑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活动预告|夜校值班——语言破碎的地方是当代生活的起点,如果一定要向你传达什么的话
文字:孙钰涵、曹立瑶
排版:孙钰涵
摄影:曹立瑶、房永法
正在展出 What'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