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8个讲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章节的详细解读,脑子这块海绵终于吸满了知识。但是,我崇尚大道至简,喜欢把化繁为简。我要快速地在区域把新教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就要化成老师们能快速行动的方法。
列出10个关键词,是马上要在每一次备课中都要落实的。
01 学科育人功能
教师自身在注重新教材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时政理论学习,在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和指导纲要,还要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教育等等。
02 新课标及大概念
具体到教学本身,每一个章的内容几乎都能对应到重要概念,因此需要教师们学习概念教学的方法,推荐《生物学概念教学论》。
另外,研究课标中的概念可知道教学重难点,而不是以历年考题来判断,多注意留心区分概念体系中的动词。
03 内容结构化
内容聚焦大概念——以大概念构建为一个单元教学的话,对大概念、重要概念进行概念解构再设计教学就要求老师们从整体上注重内容结构化,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见一课时备一课时。
04 核心素养
新教材把落实核心素养细致地落实到了教学活动中。如,“观察·思考”活动提醒教师引导落实生命观念;四册教材26个“思维训练”和“科学方法”活动提醒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每个单元的综合实践项目就落实了探究实践;在章首、科学家故事、情境设置无不在体现落实社会责任。
05 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引自青年人要学习什么样的科学家精神 - 新时代 - 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网 [引用日期2020-09-15])
教材中以章引言的科学故事和“科学家的故事”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
06 真实问题情境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探究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呢?其实就是让学生解决真问题。这些问题是基于学生经验提出的,有现实意义。让学生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能力,落实培养社会责任。
07 任务驱动
这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以往多数是讲授型,进步一点是问题驱动型,但是问题驱动存在一个问题:上一个问题不解决老师就不会抛出下一个问题,所以学习的中心还是在老师。任务驱动则不同,在真实问题情境下,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几个任务这些都由学生来定,教师仅作一个引导。
这是教学中最难转变的部分。
08 跨学科探究实践
可以毫不夸张的讲,生物学研究的问题都需要跨学科才能解决,我反倒觉得在生物学学科提跨学科太刻意了。反之,怎么样不在生物学探究中刻意加大跨学科的比例才是件难事。
09 作业设计
吴成军老师专门为了作业设计讲了一个专题讲座,核心思想就是:
(1)教师先把教材中作业的“概念检测”与“拓展应用”的设置理解清楚;
(2)无情境不设计作业;
(3)不需要另外刷题,先把教材的作业吃透,不要仅对答案而已。
10 评价
在曹保义老师的讲座中,特别强调了“以过程评价促进教和学的优化”。
为什么要评?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怎么评?多元化评价:课堂评价、单元评价、活动评价、作业评价。
用什么评?评价量表、纸笔试题等。
总之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