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想写质量监测学习的总结,但是听讲座的过程中,被两句话深深地气到了——
如果一个老师的时间很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就要把老师的时间都引导到教学研究中去。
2. 考第一有奖,考第二就不行。因为这个荣誉很重要。
01 被关爱的老师,会更关爱学生
为什么会被第一句话气到呢?
曾经的我的校长说过:你们不只有工作,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有空要去听听音乐会看看画展。且不说我有没有这个审美的能力,当时的我只是觉得囊中羞涩。不过我把校长的话记在心里了,他让我知道工作之外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一个敬业的老师,时间怎么会有很多呢?备课、上课、改作业、答疑……他们每个环节都很认真,更不用说那些还干班主任工作的人。一个敬业的老师,连做研究、写文章都是牺牲自己睡眠时间换来的。
一个怠业或者说从业的老师,是什么让他时间很多呢?教学常规管理不到位。具体就不细说了。
老师群体拥有着最大的职业自觉,因为老师要脸。如果一个学校,把老师的工作时间、工作外的时间都计算得分分不差,把老师们首先认为是会偷懒的人、无事生非的人,那老师们对学校是没有感情的,更谈不上为学生去付出。
02 考第一有奖,考第二就不行——就是个笑话
不管是谁,都没有这个立场说考第一有奖、考第二不行,你行你上啊!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没考过第二?再说了,现行的评价方式还以第一第二来论吗?
我生气的是说这种话的人居然是在公开讲座上讲。能做讲座的,至少在圈内还有点份量吧,放这种论调,真把自己当根葱。
***辩证地听讲座三要领***
辩证地听讲座三法:
一、专家的讲座听研究方法
经验之谈,大家都会,只是别人如何复制呢?你的经验是不是经得起考验呢?就要看研究的方法与数据、结论是否匹配。
如果只听专家的结论会发现根本没办法指导一线教学啊,或者说好像能指导但中间还差一点什么,要找到中间的差距,就要去看专家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
二、客观地听经验
我以前参观,听学校介绍经验,就好兴奋,回去也要这么做。后来发现,人家能干成事,有行政支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课时支持,还有大学的研究团队做理论支持,如果有那么多的支持,很难不成事。
参观了一所A学校,强调早睡早点,10点一定拉灯睡觉,保证睡眠。再看看他们的课表,发现学生根本不可能10点睡。有一些吹的经验,听听算了。
参观了一所B学校,生物学教研组介绍他们怎么集体备课、培养教师、研究原创命题,有方法有措施有成果有反思,这些实打实的经验,厚着脸皮也要学回去。
这些参观的,多多少少还眼见为实。听讲座分享经验,听个high就行了。
三、有预习地听内容
这一点我曾经分享过,我一般拿到会议手册时会把讲座专家的文献都下载阅读,对他的分享提前有思考,这样更有的放矢去理解他现在分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