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观课的老师,请视频号搜索“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找到直播回放,直播回放没办法插入公众号。非常抱歉!
从观课者角度的思考,我们对一轮复习课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想要在一轮复习课上获得什么?第一个要理清的问题是:我们要复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这一节课呈现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通过假说演绎法来落实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并且实验验证的过程。
几个老师整个国庆是没有休息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打磨,所以在课的设计上是遵循了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假说演绎法的核心思路,并且能够迁移运用。这是这节课设计的目标。
这是我第一次看同课同构。我们通常是在一个备课组里面比较容易同课同构,跨两个学校进行同课同构也是我观课的第一次。我就觉得非常的惊喜,尽管PPT是一样的,老师的推进也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学生呈现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比如针对摩尔根实验的假说,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第一节课的第一个同学他有提到为什么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而第二个班的同学他没有提到这一点,也就是说这两个不同点就启示了我们老师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证据能够支持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我觉得这个才是这节课的核心,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他是用什么证据来支持的。
让我觉得很欣喜的是,只要让学生提问题,他们提的问题都很出乎我们的意料,第二节课有学生会问“为什么会出现少部分的红眼雄果蝇”,接着引发的对原因的猜想是不一样的。
这两节课恰恰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讨论的时间,我们才能看到学生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那么对于如何运用假说演绎法,我们能从学生的表现上就看到了学生学习的效益。
学生学习的效益通过什么来保证?是通过老师的放手,我们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有很多环节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热闹的学生讨论的环节。学生好厉害,他们能够自己提问题、互相的教来解决,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们其实也看到了评价的及时性,也就是生生互评,还有师生互评,其实我发现在这两节课当中,老师和学生也是在相互启发的,学生现场生成的问题逼着老师一定要去现场解决,其实这就是教学相长。
作为一个旁观者,现场观摩的这两个同课同构是可以给到各个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是否充分的进行了学情的分析。
两位老师对学情进行如此充分分析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也恳请各位备课组的老师多思考一点、多走到学生当中去挖掘他们的困惑点、难点和堵点,只有解决了这三点,才是一个高效的一轮复习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