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心脏病日,和三十多年前相比,心内科的疾病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十年前是风湿性瓣膜病以及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为主,而三十年后是心理疾病为主。
2022年一项对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心内科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发现:超四成患者存在焦虑障碍,超三成患者存在抑郁障碍。
焦虑严重程度分布
抑郁严重程度分布
1. 易斑斓, 等. 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心内科患者情绪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2, 30(3): 645-649
2. 赵曼. 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D].中南大学,2011.
可以这样说,目前引起胸闷、胸痛及心悸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心脏病而是心理疾病,如果我们依然还以生物医学模式而不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诊治这些患者,许多在心内科就诊的这类胸闷心悸患者将得不到很好的治疗。
在这里举两个临床案例加以说明,案例一:男68岁,反复胸痛半年于2022年7月入院,m、dRCA70-80%狭窄,植入支架两枚,但术后患者依然胸痛,甚至难以忍受影响睡眠。患者反复就医,经治医生换了各种各样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及方法,效果不佳,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治疗效果不好,由于医生态度好,也非常耐心,患者对医生也不抱怨,看不好觉得是自己的病太重。2022年10月患者胸痛实在受不了,又换了一家医院住院要求再做造影检查,但最后医生认为离上次PCI手术太近,再次造影没有必要,只能出院。有医生也考虑患者有心理疾病,给予美利曲辛每天两粒口服治疗,但效果不佳,患者胸痛依旧,每次胸痛要1-2小时,伴出汗,治疗陷入僵局。
正在患者及及家属走投无路时遇到了双心医生,给予心理量表检查: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40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分值不高,考虑躯体症状障碍。给予舍曲林、米氮平及心可舒治疗,一个半月后,患者胸痛症状基本消除,睡眠明显改善,再次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估为23分(正常20分),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正常,患者原本连出门买菜、打牌都做不了,现在完全恢复了正常生活。
治疗前后患者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比较
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比较
案例二:患者女50岁,身体上各种不适4年,突出症状是全身发紧、胸闷难受、先后看过皮肤科、乳腺科、神内科、消化科等,到处求医也住过医院诊治,也经过中医调理吃过40-50副中药但都没有效果,在神经内科吃过美利曲辛氟哌噻顿,效果不佳。最后建议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在心理专科做心理量表测试没有问题,排除心理疾病诊断。因患者胸闷胸痛气短,到仁济医院双心门诊就医,检查排除心脏病。给予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估为46分,抑郁自评量表2分,焦虑自评量表3分,考虑躯体症状障碍,基于评估治疗,给予帕罗西汀及米氮平,仅仅治疗了两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估下降到22分。
治疗前后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对比
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对比
后记:狭义的双心疾病定义是在有心脏病的基础上伴有心理疾病,而广义的双心疾病除了前面的情况,还有无心脏病但有心脏病症状的单纯心理疾病,而这些患者一般不会就诊于心理专科。双心疾病的概念虽然已提出近三十年,但对其临床处理并不理想,这里的关键就是有双心医学没有双心医生,双心医学就像空中楼阁,始终没有落地,造成双心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但却得不到及时有效诊治。经过二十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姜萌、毛家亮团队发展了一套解决心血管内科心理疾病诊治方案,为打造名副其实的双心医生提供理论基础。这套方案不同于当下国外的德国心身医学模式及美国的联络会诊医学模式,它的核心是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估下,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识别心内科心理疾病,说服患者接受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患者达成治疗联盟,在此基础上实施精准有效的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这套综合医院心理疾病诊治流程不仅适用于心内科,也适用于综合医院其它非心理专科心理疾病的诊治,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大家不妨在临床一试。
1998年至2022年仁济心内科团队发表的双心疾病诊治研究部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