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经意说教导致七年久治不愈躯体化症状一例

文摘   健康   2024-03-12 16:00   北京  




引 言


目前,青少年心理疾病呈爆发性的增长,中科院心理所做的国民健康心理调查,中学生抑郁症的检出率为24.7%,四分之一的孩子有抑郁症状;国家卫健委做的流行病学调查,17.5%的儿童青少年有心理和精神障碍;南京脑科医院做的研究显示,全国中学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发生率高达27%。



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许多罹患心理疾病的孩子没有被早期识别和治疗,尤其是伴有突出的躯体化症状时都会把孩子的问题当成躯体疾病去诊治,致使漏诊误治情况会更加严重。而孩子的心理疾病起源头更多的是和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有关,甚至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导致孩子心存芥蒂,渐渐导致心理疾病。



案 例


患者男20岁,第一次发病是在12岁,看唐山大地震电影发病,那些惨烈的画面使患者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至此以后患者时不时就会出现这些症状,一直在心内科就诊,几乎所有的检查都查了一遍,就差心肌活检了,这样断断续续看了7年,在这7年里从患者本人到家长,再到这么多医生,从来没有想到是心理疾病。随着双心门诊的开展,才想起去看双心门诊,在双心门诊又看了一年,用过黛力新、帕罗西汀等抗焦虑抑郁药治疗,但效果不佳。由于长期看不好病,让患者生不如死,甚至开始产生厌世的情绪。本次门诊给予心理量表评估,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为66分,抑郁自评量表20分,焦虑自评量表17分,严重焦虑抑郁症伴躯体化症状。根据量表评估调整治疗药物,给与度洛西汀及曲唑酮治疗。坚持治疗了11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分值从66分下降到25分,抑郁自评量表从20分下降到4分,焦虑自评量表从17分下降到5分,有这样的治疗效果患者本人及其父母都没有想到,觉得很神奇。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治疗前后对照:



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治疗前后对比:




后记:家庭心理咨询



随着症状改善,我们觉得有必要给患者做一下心理疏导,并嘱咐家长要一起来。当分析患者的心理疾病病因,患者也觉得说不上来,只是觉得自己胆小,容易紧张、担忧害怕,但患者又说小时候并不胆小,甚至胆子很大,啥事都敢做,但不知道为什么成为今天的样子,发病就是看了唐山大地震电影那些可怕的场景受惊吓而发病。再次探究原因,终于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原来在12岁之前,有一次患者和同学发生了冲突,受到母亲严肃的教育,母亲跟他历数和同学冲突可能会造成的各种后果,”你把同学打伤了要赔钱,还要受处分,同学把你打伤了要住院,还可能会留下残疾.....,”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渐渐的胆子开始变小,容易害怕,一点小事会扩大化产生灾难性的思维模式,最终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在咨询中发现一个细节,当明确孩子的心理疾病以及产生的原因,我们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此时孩子伸手握了握父亲的手,安慰说,“我没有事的会好的”。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痛,自己陷入心理疾病的病痛中,还能为父母着想,安慰父母不让父母为他担心,这也许是父母长期以来一直有意无意给孩子灌输自己如何辛苦,养育他不容易,希望他不要给他们添麻烦,久而久之这些孩子有烦恼却从不会向父母倾诉和救助,父母和孩子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孩子实在撑不住了就用躯体化症状来表达。这使我想起看到过的心理学上的一段话:“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之一,培养出了听话的乖孩子”,这也是我们经常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讨好型人格”来访者原生家庭的原罪。可以这样说,现在是青少年心理疾病最糟糕的时代,其中父母难咎其责,但父母也挺可怜的,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所以当下非常需要常规开展家长亲子沟通教育的培训,做家长的也需要“持证上岗”,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心理合格的孩子,这是从源头上阻止孩子心理疾病发病率增高的重要措施。




躯体症状障碍诊治完整解决方案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起心动念】

希望我们的分享可以为大家的健康提供帮助



起心动念
帮助了解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手术过程以及术后管理,手术后患者心理问题识别和处理,心脏心理的诊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