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文本素读

文摘   2024-11-01 06:03   北京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本课作者细致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翠鸟。

下面是我对本文的一些发现和解读。

一 巧妙的观察链

在文中有一条隐形观察链:翠鸟观察、寻觅水中的小鱼,“我”观察翠鸟,母亲看着观察翠鸟的“我”。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小鱼是翠鸟眼里的风景,翠鸟是“我”眼里的风景,“我”是母亲眼里的风景,这样一条观察链将全文串联起来,既是观察链,也是风景链。

翠鸟会对水里的小鱼做怎样的细致观察呢?当鱼群出现,不注意之时;当有小鱼落单,兜兜转转之时;当有水草遮挡,方便进攻之时……

“我”对翠鸟所作的细致观察有:翠鸟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它捕鱼时,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不一会儿,它又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对我的观察是这样的:看着“我”一路上对船头的小鸟出神,她一定会为她的孩子感到欣喜吧,于是她告诉“我”那是一只翠鸟,想必还会说一些关于翠鸟的其他事情吧。这一趟旅程似乎也变得生动不少呢。

二 显性对比与隐形对比

文中有很多处对比,我将这些对比分为显性对比和隐性对比。

首先,显性对比即“我”将翠鸟与鹦鹉进行对比,觉得翠鸟比鹦鹉更漂亮。这组对比来自孩子直观的常识对比,是显性的。

其次,文中还有一些隐性对比。下面我一一例举一下。

第一,动与静的对比。船夫摇橹时发出的声响,在水中游走的小船,雨点打在船篷上的沙啦沙啦声……这些都是动态的景,它们与船头静悄悄立着的翠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动与静的对比很明显。

第二,轻盈与吃力的对比。文中第四自然段中,翠鸟捕鱼时及吃鱼时,它的一系列动作“冲”、“飞”、“衔”、“站”、“吞”,呈现出一只动作敏捷、轻盈的翠鸟形象。第一自然段中,船夫在雨中摇橹时的情景则时另一番景象:因为此时下着雨,因为船上有三个人,加上船夫披着厚重的蓑衣,船夫摇橹时作者强调是“用力地”。

翠鸟动作的轻盈与船夫动作的吃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 好一幅满含平衡感的画面

文中呈现出一幅满含平衡感的画面:船夫在船后摇橹,“我”与母亲坐在船舱里,翠鸟立在船头。

船后——船舱——船头,笨重的船夫作者着墨不多,“我”与母亲坐在船的中间位置,也着墨不多,轻盈的翠鸟立在船头,体重轻但作者着墨最多。由此形成一种动态和谐之景。

我在小学教语文
记录教育生活,分享教育思考,创造教育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