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春红 李竹平
单元整体教学解读
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四篇课文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五彩缤纷的世界,选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表达方式契合儿童认知发展。本习作单元学习不同于常规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单元习作学习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是智慧的重要能源。”学习和掌握“观察”这一技能,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观察”。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词条释义: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从词义理解中可以清楚知道观察不同于平时的看,它强调观察的态度和方法,为了解情况而细看。观察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方法学习——实践运用——习得总结三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学生习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写的内容,也就是习作素材。习作素材来源于通过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小物”、“小景”。观察是习作的基础,解决的是作文内容的来源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并分学段对观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学段要求 | |
第一学段 |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表达与交流) 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梳理与探究) |
第二学段 | |
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习作目标相对应,部编版在单元编排方面,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习作主题 | 表达训练要素 | |
三上第五单元 | 观察 |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
三下第五单元 | 想象 | 展开大胆的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
四上第五单元 | 写事 | 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 |
四下第五单元 | 写景 | 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 |
五上第五单元 | 写物 | 搜集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楚一种事物。 |
五下第五单元 | 写人 | 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具体。 |
六上第五单元 | 围绕中心意思写 | 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
六下第三单元 | 表达真情实感 | 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
三上第五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观察”,小学阶段对于“观察”这一能力的形成,也是梯度螺旋上升的培养过程。
年级 | ||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共八个单元,其中观察位于第五单元,隶属人与自然领域,对观察的要求是留心观察,这里指向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习作单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单元导语“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名言为引,学生在朗读名言、积累名言的过程中初步感悟观察的重要性: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获得美的感受。接着聚焦单元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目标指向明晰,重点在于读和写,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观察的态度、方法和内容等,落笔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明确了目标,进入单元学习,五大板块分解习作环节。首先进入精读课文的学习,从课文中提取知识要点,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接着通过交流平台的归纳梳理,进一步提炼方法。进入初试身手阶段,学生尝试运用方法和观察所得实践写作,从而把单元写作知识沉淀下来。接下来的习作例文学习,学生进一步感知方法,习作例文的结构与表达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学生模仿、参照的对象,最后参照例文练习习作。学生写作是一个“方法学习——实践运用——习得总结”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具体来看,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和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怎样提炼观察所得。
五彩缤纷的世界: 《搭船的鸟》 《金色的沙滩》 《我家的小狗》 《我爱故乡的杨梅》 | 观察对象 | 动物:翠鸟、小狗 |
植物:蒲公英、杨梅 | ||
场景:翠鸟捕鱼 | ||
观察方法(主体角度:五官观察法) | 静态观察法:翠鸟外形 | |
动态观察法:翠鸟捕鱼 | ||
时序观察法:草地颜色的变化 | ||
多角度多感观观察法:杨梅的色形味 |
分析精读课文的习题,我们更能理清本单元的学习侧重点:
1. 在比较中分辨细致观察的事物。
2. 体会观察的细致,并进行思考练习。
3. 与生活中观察经验的联结,向写过渡和延伸。
精读课文的习题还突出想象与朗读的结合,在读的过程中体验文中所写情境的画面形象感,同时把文字还原为观察,以文字理解的方式体会观察的乐趣。单元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其教学功能直接指向习作,分别以批注和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来实现。批注点出了作者观察的细致之处、描写的吸引人之处,引导学生感受观察。思考练习题要求学生动笔来梳理和发现,找出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以及抓住的事物特点。
交流平台进一步对精读的两篇文章中蕴含的习作要素进行了总结,清晰表达为观察一是要留心,二是要细致,学生比较明确地感受习作表达的能力要领。同时,这种示例也为学生今后自主、独立地进行交流提供了参考的样式。
单元两次习作练习分别为“初试身手”和“习作”模块。学生学习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总结后进入“初试身手”,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实践性练习,一次片段小练笔活动,要求写自己的生活观察。教材给出清晰的引导: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吧!最后的单元习作,第一部分呈现了三幅插图,可以理解为秋天的观察发现、身边的观察发现和教室里的观察发现,这三幅插图从不同角度提示学生可以观察的对象,在日常生活对常见的人事物中进行独立观察,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场景的热情,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的选材思路。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任务——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学生在此前已经开始进行观察了,在单元习作中要把新的发现写下来。教材还提出了习作的要求:一是写完后小组展示观察所得,旨在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相互启发,开拓思路;二是试着和同学分享最近的观察感受,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
大单元设计思路
从单元内容来看,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另一版本设计见《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书。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表述为:
学生将知道(K):
1.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观察时既要注意周围熟悉的事物,也要留心不熟悉的事物,还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3.细致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不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
学生将理解(U):
留心观察,可以丰富关于周围事物的写作素材,助力写清楚事物的特点。
学生将能够(D):
1.运用阅读中习得的观察方法,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
2.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写清楚,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梳理KUD目标,可以确定单元学习需要学生持久理解的大概念是“留心观察,可以丰富关于周围事物的写作素材,助力写清楚事物的特点。”结合教材单元内容,能够呼应大概念理解和核心问题的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评选班级观察之星。
学生学习本单元时,在课堂上学习观察方法,课下选取观察对象,实施观察行为并撰写观察所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迁移运用观察,形成元认知观察,并由传统认知上的观察转换为对学习、知识的观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授人以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观察的学习方法,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学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具备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教学规划如下:
子任务一 选择观察对象
1. 阅读单元导读页,了解单元学习任务
(1)出示本单元与前四单元导图页,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钢笔”图标,明白本单元是写作单元。
(2)朗读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说出自己的理解;初步感悟观察的重要性: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获得美的感受。
(3)知道单元学习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2. 创设情境,发布学习任务
宣布班级开展“我是小小观察员”学习活动,并在单元学习结束时依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单和观察习作评选出班级“观察之星”。
3. 展示观察记录单,明确记录要求,明确观察任务。
观察记录单
观察时间 | |||
观察中有什么发现?(除了写文字之外,还可以拍照或者录视频,并将图片或者视频发给老师) |
4.选择观察对象,开启观察记录之旅。
子任务二 学习观察方法
板块一:精读课文,领会方法
(一)赏读《搭船的鸟》,体会观察方法
1. 静观外形,对比发现。
(1)观察插图,说说翠鸟的样子。
(2)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翠鸟外形描写的句子,对比自己的发现,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和精准表达。
① 观察时抓住颜色鲜艳的特点;② 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③ 边观察边作比较
2.细观捕鱼,聚焦动作
(1)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结合图文,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交流自己的看到的画面,并说说哪个词语让自己感受到这样的画面。
(3)教师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视频中的翠鸟如何捕鱼,丰富课文语言。
3. 小组学习,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带着问题自读第一自然段: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对雨声做了细致观察;对船夫的外貌、动作做了细致观察)
(2)带着问题自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作者的疑问、联想和猜测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作者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思考让观察变得更有趣;作者带着好奇继续观察,解答了自己的疑问。)
4. 练习观察,表达观察所得
(1)出示“鸬鹚”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尝试用自己的话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述鸬鹚的外形特点。
(2)播放鸬鹚捕鱼的视频,观察鸬鹚的动作。
(3)将自己的观察写成片段,并交流片段。
(4)延伸阅读郑振铎的《鸬鹚》,体会观察和写作的乐趣。
5.课后拓展阅读郭风《打仗》,深入学习用上恰当的动词把动作写清楚。
(二)赏读《金色的草地》,习得观察方法
1. “自”问“自”答。
学生围绕课题“金色的草地”进行提问,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再自读课文,解答自己或者同学的疑问。
2. 自学课文,梳理并分享作者观察中的发现,完成表格。
时间 | 颜色 | 原因 |
草地 | 因为蒲公英 | |
草地 | 因为蒲公英 | |
草地 | 因为蒲公英 |
教师提示小结: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看到一种特别的现象,头脑中有所疑问和思考,再进一步的、连续的观察,发现原因,对事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真正做到细致观察。
3.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思考任务。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蒲公英带来的乐趣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蒲公英的喜爱
4.随堂练笔,学用细致观察的方法。
(1)观看含羞草视频,说说发现。
(2)再观看视频,细致观察,把含羞草的变化写下来。
(3)学生作品赏评。
5.课下拓展阅读作者普里什文的文章《母鸡》,深入体会观察带来的乐趣。
板块二 自读例文,尝试表达
1. 配合批注自读。
批注指明了作者的细致观察所得,阅读《我家的小狗》时边读边做批注,发现“王子”的淘气可爱。梳理《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观察的角度,聚焦作者观察的细致。
2.携同伙伴共读。
进行同伴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批注,讨论分享感受,感悟观察和融入自己的想象、想法的乐趣。
3.结合观察乐读。
通过例文的学习,学习他人的观察,模仿优质的表达,激发观察表达欲望。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单,并畅快表达观察所得。
4.课下拓展阅读王鲁彦《父亲的玳瑁》片段和郭沫若的《石榴》一文。
子任务三 成为小小观察员
板块一:习作预热,初试身手
(一)回顾旧知,体会观察的好处
1.聚焦“新发现”
(1)朗读课文和例文中体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说说课文和例文中作者的新发现。
(3)链接前期观察任务,说说自己观察过程的新发现。
2. 聚焦“更深的了解”
(1)说一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有了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2)再次链接前期观察任务,分享自己对观察的对象有哪些更多更深的了解。
3.阅读郭风《鹡鸰》,进一步感受观察的好处和乐趣。
(二)结合记录单,体验观察的趣味
1.回顾课堂小练笔:鸬鹚和含羞草,明确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并把动作或者变化写清楚。
2.初试身手,学习课文和例文的写法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体验观察的乐趣。
板块二 完成习作,品评展示
(一)分享记录单,展示素材
1.分类(植物、动物、场景)出示学生的观察对象
2.分享自己的观察方法
3.同桌互读观察记录单,说说自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对方观察的细致。
(二)回顾方法,选择内容
1.再次回顾从课文和例文习得的方法:按顺序写、抓住特点、动静结合、多角度多感观,还可以写观察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心里的想法、事物或者场景发生的变化。
2.思考:结合自己的记录单,说说最想写观察到的哪部分内容,并在最想写的内容前打上“√”。
(三)构思先行,全程写作
1.先构思预写,再当堂完成观察习作。
2.完成习作后,进行自评,并利用修改符号进行初步修改。
项目 | 自评情况 |
题目有新意,吸引人 |
|
格式正确 |
|
文通句顺 |
|
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把观察的事物写清楚 |
|
3.同学互相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4.修改习作,完成誊写。
(四)多方展示,推广成果
1.依据观察记录单和观察习作评选出班级“观察之星”。
项目 | 评价情况 |
观察记录单记录细致、字迹工整美观 |
|
题目有新意,吸引人 |
|
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把观察的事物写清楚 |
|
2.在班级开辟“观察之星”模块,展示观察习作。
3.进行班级间的作文漂流、好文传递等活动。
4.将习作投稿至年级刊物发表见刊或通过公众号推送公开展示。
板块三 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整本书推荐阅读法国文学家亨利·法布尔的生物学著作《昆虫记》。
长按图片或点击文末“原文链接”直接购买
京东、淘宝、当当已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