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学词这件事,从小学起就做错了吧
文摘
2024-11-05 06:23
北京
微信公众号“水寒教语文”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明明这么学生字生词不对,偏偏还要这么干,为什么?》。文中举了个案例,是九年级的期中考试,给出了字词的范围,然后发给学生一份“百词练习”。百词练习包括两种题型,一是看拼音写词语,二是给加点字写拼音。百词练习之外,还贴心地给了学生一份单元字词汇总,不仅有相关字词及注音,而且还有解释,便于学生查阅。看到文中截图的内容,我就乐了——原来,这么做的不仅是小学,初中也是一个套路,甚至九年级了,也逃不过“百词练习”。这些年,看到年轻老师做这种事,特别有热情,特别熟练,不知道是得了某些老教师的真传,还是他们读书时就是这么过来的,得到了教过自己的小学初中老师的真传。不清楚高中是不是也有这么学习字词——为了迎考的目的。水寒老师,哦,应该叫于晓冰老师,他觉得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也觉得是。这不就是横行江湖好几十年的机械记忆和训练吗?记得几十年前自己读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写得最多的就是抄写词语,五遍是底限,通常是每个词语抄写十遍。小学三年级放农忙家,其中一项作业就是将整本语文书上的词语(老师课堂上让画横线的)每个抄写十遍。大概是我贪玩,直到开学前一天的晚上才开始抄写——没想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煤油灯下才抄写了四五篇课文的词语,就已经到下半夜,睁不开眼了。最后只好放弃——后果很严重,第二天不仅挨了板子,还不准回家吃午饭。从此以后,不敢再耽误作业,也对抄写词语这种作业深恶痛绝。后来成为了小学语文老师,也会布置抄词语的作业,但一般不会超过三遍,有时还会让学生自己决定抄写的遍数——记住了,会写了就行。偶有作为“惩罚”对自己不负责的学生,体会一下抄写五遍以上的滋味,让他们知道不用心不动脑,抄写多少遍也没有用,认认真真可能一两遍就记住了。怎样算做“认认真真,用心用脑”呢?这就需要学生对汉字的构字规律了然于心。也就是说,教师教识字,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造特点和造字智慧,运用规律、字理来灵活识记汉字的音形义。我经常在讲座和教研时与老师们探讨一个话题:低年级教材编排六个识字单元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到了三年级教材就不编排识字单元了?答案是,低年级目标定位对了,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了,学生就应该初步具有了自主识字的能力,中高年级的识字就应该放手了。词语呢?语境识字已经从言说的层面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让学生抄词典上的解释,甚至要求学生背诵解释。一次到一个省城上课,课前欣赏了一下学生的课本(高年级),每篇课文的空隙都被填得满满的,有从字典词典上抄下来的词语解释,有每个生字条汉字的形近字,有许多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田字格(或方框)中要求会写字的笔顺、笔画……于晓冰老师在文章中说“百词练习”的套路是错误的,指出字词学习应该是分散的(随文),应该有语境,应该个性化(初中如此,小学亦然)。其实,这些理念,大多数老师是能够张口就来的,可行动上,还是钟爱“百词练习”这一套。为什么老师们钟爱这“错误”的一套呢?当然是为了“效果”——考试的效果。考试管用,才是大家膜拜的“硬道理”。至于能力,素养,考试测不出的,也就懒得管他了。唉,有什么办法呢?说一千道一万,分数还是硬道理,让学生自主摸索着明规律用方法,于拿分而言,不能立竿见影。快其中考试了,一个学校在教师群里发通知,明确了考试时间和考试用卷,然后要求老师不准在学生面前用“考试”一词,不准老师考试后告诉学生分数(学校当然要用试卷上的分数来考核老师),还要求老师“教”学生会去不能跟家长说是考试了……做教育做到这种精神分裂、虚伪皮厚的境地,也真是难为了管理部门和领导!陶行知先生说什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是不了解中国社会,不了解中国教育啊!——哦,似乎扯远了。多少年来,“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词”的论断,让老师们在识字学词上下足了功夫,就是不去想一想识字单元的学习价值到底在哪里;如今一年级修订版统编教材明确了识字和拼音单元之外的,叫做“阅读”单元,老师们依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识字上,阅读的事,依然是配角。甚至,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校长,明确要求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必须要有扎扎实实“教识字”的环节,从读到写,不容教师“放任”——也就是不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字词,说这是忽视了“基础”。到底什么才是“基础”,谁想明白了呢?谁又敢做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