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对一年级课堂进行蹲点听课,反馈时,老师们围绕“生字词听写时要不要写拼音”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年轻教师对此充满困惑,几位老教师也是意见相左。
有的老师认为加强对拼音的训练,能让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语文基础打得牢,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起到很大作用。
有的老师认为听写生字词难度还不算大,一旦要求听写拼音,就立刻打趴了一批孩子。
还有的老师进行过分析比对,认为听写如果加拼音会慢很多,而学生对音节听写的错误一般集中在前后鼻音、平翘舌音、难以区分的拼读音节(如“ui”会写成“uei”)。
这的确是最常见的现象,在我数次的听写中都出现过。听写十来个生字词,全班写全对的能有一大半,如果要求每个字词都要求标注拼音,全对的估计不超过十个。
可想而知,每次听写全班的正确率这么低,对老师和学生的打击是巨大的,势必会“狠抓拼音”“听写过关”。
之前有一位老师留言——
“以前高考中考考查拼音,所以一般我到六年级都会带拼音听写,这样肯定比不带拼音听写好,学生学得非常扎实,上中学都很好。不带拼音,很多易混淆字,学生是一带而过的,老师轻松了,学生没有得到训练。”
这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对于“拼音教学”的目标设定程度,以及对现在的命题方向是如何体现考查拼音学习的认知。
比如“听写拼音”和“看拼音写词语”考查的是不是同一个知识技能?如果考试会考查拼音,最常见的是什么题型?
很显然,考试中见到最多的就是“看拼音写词语”,或者是“选出读音全部正确(或有错)的一组”等题目。
考查的技能是“能否正确拼读”,而听写拼音将难度拔高了很多,不仅要正确拼读,还要能准确写出音节的组成。前者是从理解到运用,后者是从记忆到再创造。
我的想法仍然和以前一样:学语文当然要打好基础,但拼音的功能定位只是辅助识字的工具,如果在拼音检测上要求过高过严,可能会弊大于利。
学好拼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让他们能切实掌握学习的方法。
以反复训练、常抓不懈来加强记忆的做法,肯定有用,但带来的破坏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人教社徐轶老师在几年前对统编教材使用的答疑中,就说过——
“鼓励学生表达的兴趣,和严格要求学生写正确拼音之间,要把握一个尺度。毕竟不是拼音文字,不需要把它作为文字使用。错误较多的,可以做一个梳理,就某一个音节,在班级里做强化。不以将默写音节作为所有学生的统一要求,要求所有的孩子像运用汉字一样去运用拼音,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受挫。”
2022版《课程标准》以及修订后的一年级新教材,对拼音教学的目标设定都在“降低难度”。各级培训中,专家也在不断强调拼音的定位就是“工具”,给到的教学建议反复提到“不要把拼音学习等同于汉字的学习”。拼音不需要成为检测和考核学生的手段。
实际教学中,持如下观点的老师和家长还不少——
“考试要考拼音,不加强训练不行。拼音学不好,生字词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拼音学得扎实,肯定对语文学习有利。”
先说考试。
高考语文试卷没有单独的拼音考查题。
中考试卷各地标准不同,我们省语文中考是可以带《新华字典》的,拼音考题仍然是体现拼音的工具性。
下面是我们省今年和去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拼音考查题:
那就只剩小学考拼音的题量占比最大。新课标颁布以来,很多小学语文的考试题型都是在发生变化的。
比如,以前拼音的考题多为“看拼音写词语”“把音节补充完整”“选择正确的拼音”等题型。
现在中高年级的试卷中,拼音的考查改为选择题,如“选择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拼音,是让拼音辅助识记生字。
低段的拼音试题保留了“看拼音写词语”和“选正确读音”两类,体现的还是拼音教学中“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这一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的,是拼读教学的有效性,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形成拼读技能。
再说拼音和生字词的关系。
学好拼音,可以更好地辅助字词学习,但拼音不是唯一的字词学习工具。
越早独立阅读的孩子,识字量越大,学拼音也越轻松。因为这些孩子经常是通过认识的字来学习拼音的(会读字音,也就拼出音节了)。
日常所做练习或测试,对生字读音的检测,大多是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几次“专题听写”,要求标注读音。日常听写,没有必要每个生字词都标读音。
这并非老师偷懒,而是寻找让教学工作更科学、高效的路径,更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尤其是刚学拼音的一年级。
徐轶老师说:“这个阶段我们更希望孩子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在容错的方面,起步阶段包容度可以更高一些。”
不听写拼音,并不是彻底放弃拼音。
在预习时,让孩子标注出正确的拼音,并要求查字典,让工具书成为学习的帮手。
完成每一课的生字作业,要求写拼音。有些孩子会错,而出错的拼音,往往就是不容易分清的生字读音。一面纠错,一面就可以进行“易错音节”整理了。
日常做题,关注拼音题目。从每一次完成的正确率和错误率进行分析,就能知道学生对生字词读音掌握的情况如何。
这些,都是拼音不进行听写的保障。
最后,说一说拼音的使用。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使用拼音频率最高的时候。因为孩子想要表达,但现阶段会写的字还不多,这时候就要用上拼音去代替要写的字。
看到学生拼音错误百出的句子、写话,老师难免怒火中烧,于是反复听写巩固。
实际上到了二年级,在一篇写话中拼音错成一片,和一个不错的同学,在班级都是极个别的,大部分学生只会错上几处。中高年级写作文时错别字的问题也是如此。
那么,我们是激励孩子继续去写,错几个拼音几个字也没什么大碍?还是揪住一个错就不放,不把错误“清零”就不罢休?
有的老师的确是“严师出高徒”,不仅要求有基础,而是基础要全对。
学习要做训练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对象是儿童、是低龄儿童,大量枯燥、机械,有任务和压力的训练则要慎重再慎重。
曾经,我也是这样一个较真而严厉的老师,现在来看,很多“成就”是以牺牲学生的兴趣、快乐和自信为代价的。
放弃一点对“拼音听写”的执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带孩子们大量阅读上。快乐会更多一点,好成绩也会成为自然而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