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展现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课程体系

文摘   2024-11-05 19:23   北京  
 


01读书有品




《语文寻意》这本书从文本解读到课程设计,从单篇到单元再到文体解读三个层面,依课程标准为纲,以落实语文要素为本,基于“为儿童全生活着想”,开展全面、系统的深度解读,成就充满生命活力的母语教育,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进阶。

文本解读和课程设计,都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李竹平老师巧妙地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并认为语文教学是一个寻意的过程。这个过程,则由文本解读生发,指向“一节课或文本本身学习的解读”“单元整体目标有效落实的解读”“教师课程创造和建构的解读”。本书从单文实践、单元解读、群课设计三个维度出发,通过作者的代表性课例,向教师呈现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范本,全方位展现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课程体系。





02 读书有味





阅读李竹平老师的《语文寻意》这本书,感受到最充分的语文课程准备,来自教师对教材和文本的解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

1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语文教师缺乏文本解读的能力,就像指挥官在战场上,只分得敌我,却弄不明白战场上的情势一样,只能瞎指挥,浪费了不少炮弹,牺牲了不少士兵,最后只落得个一败涂地。比缺乏文本解读能力稍强一点的是,用教参来代替自己的解读,课堂上牵着学生印证教参上的结论。

文本解读是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从不同维度理解具体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解读是发现文本意义的过程。哪怕再简单的文本,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展开真诚的深入对话,读懂它,读透它,最终为我所用。课堂学习不是重复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而是将教师的解读转化为适切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2文本解读从“素面相对”开始

没读文本之前先看教参,文本解读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没研究文本就看现成的设计、实录,文本解读还没有开始就穷途末路了;打开文本就把自己摆在师者的位置,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文本解读从一开始就走上歧路了。

素面阅读就是清空自己,以一个纯粹独立的读者身份与文本展开对话。获得对文本最真实的的阅读体验真切的审美感受和独立的价值判断。素读,读出真实的发现,丰富的情感,多维的思考。

3.文本解读是一个“寻意”的过程

“素面相对”开始,理解文本的真实“意思”,建构文本的学习“意义”,发现文本的课程“意蕴”,这就是“寻意”的过程。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无解读,莫教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最终是服务于课堂的,与文本素面相对,理解文本的意思。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文本的学习价值打基础。有效的课堂设计应该具有设计感,设计学生的学习路径,设计语言体验活动。

4.“还原方法技术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

还原是文本解读的一种方法,一种技术。还原是最真切的体验,包括情感体验,言语体验和思辨体验。

还原事物的原生态,发现差异和矛盾,这种方法最适用于古诗词的解读,散文中有些看似无理的描写,也需要做这样的还原;还原人物活动的背景和情境,体会文字背后的意蕴;还原作者的创作心理,领会深层的表达意图;还原作品原貌,审视编者意图。无论是哪一步还原,都在深入探究文本奥秘的同时,帮助教师更负责任地挖掘和进一步判断文本的学习价值,由此而创生的学习活动和课堂对话,对学生阅读方法运用的启发和思维的提升,尤为可贵。

文本解读,让我们的母语教育有了更多生发的无限可能。母语学习,得言又得意,这是核心素养时代对语文教师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语文寻意》,值得成为语文老师的专业必读书目。


03读书有痕



 04教师简介


  
李红霞,复兴区铁路小学语文教师。邯郸市骨干教师,邯郸市优秀教科研骨干教师,复兴区骨干教师。踏上讲台以来一直以满腔热忱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的更新,并以理论作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END——

文:李红霞

编辑:王锦珠

审核:刘飞飞

我在小学教语文
记录教育生活,分享教育思考,创造教育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