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境内主要山脉及千米以上山峰

文摘   2024-11-30 19:17   湖北  

黄冈境域西北、北、东北部为崇山峻岭,向中部和东南呈阶梯形倾斜,逐步缓变为丘陵、平原湖区。大别山脉横亘于东北,形成众多支脉山系,山峰壁立,层峦叠翠,峡谷纵横,溪涧回旋,成为鄂东天然屏障。

大别山主脉

大别山是本域山脉的主体,主脊线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北挽淮河,南临长江,瞰制中原,利涉津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大别山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大别山是我国南北自然气候的过渡带,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一名安阳山(以汉代安阳县在山东北、阳泉县在山西北,故名),一名灵山。《水经·江水注》巴水条云:“水出娄县之下灵山,即大别山也”。

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为鄂东最高峰。脊柱位于罗田、英山与安徽边界,在境内山脉呈雁列形式,蜿蜒五百余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94座,500米以上的高峰556座。山连岭接,层峦叠嶂,险峻雄伟,风光无限。

天堂寨

主峰天堂寨原名多云山,山势崇隆,虽晴日丽空,亦云连雾障。山形奥折,层峦叠涧。周围皆石,惟有一径可通峰顶。其道人岩、猿啸岭、驻云岭等处皆险绝。极顶可眺中州和江南,为历代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驻地。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大别山主脉,以天堂寨为顶点向东南(东向脉)和西北(西向脉)相对方向,经鄂皖、鄂豫界山展开。

东向脉向东、东南方向进入英山县境,沿鄂皖界山鸡心石、云峰顶、西界岭、五峰山(玉皇尖)向东南伸展,经方胜寨、挂龙尖、三天门至鄂东第二高山牛背脊骨(1698米,海拔,下同)进入安徽霍、岳山地。在英山县境内分为三支脉:东支脉自西界岭起经五峰山(玉皇尖)、挂龙尖、牛背脊骨、鸡笼尖、八里排、英太寨、英山尖、天蓬岩至仙人台入蕲春县境;中支脉自五峰山分支南行经毛楂山、楼台石、天马寨、急死山、羊角尖、乌云山至鸡鸣尖断脉;西支脉自天堂寨分支南行,经独龙尖、红花尖、紫山、芦花尖至云架山入罗田县境。

西向脉向西、西北方向展布。经罗田、麻城、红安,沿鄂皖、鄂豫交界的界山,越境过武胜关与桐柏山脉接壤。

罗田境内山系分五条。除大崎山脉外,境内诸山均自天堂寨发脉,可分为香炉观、薄刀峰、天花坪、紫山脑山系。

香炉观山系自天堂寨向西豌蜓,形成打杵杈、笔架山、瓮门关、狮子脑、青苔关、三省垴、巽封尖、献旗岭、铜锣关、黄狮寨、石佛垴、香炉观一脉,形成罗田北部的天然屏障,与安徽分界;并由剪子坳向西南转至五躲寨。香炉观位于胜利镇北,东南3公里即为著名的松子关。北部与安徽金寨县接壤处保存有古森林数千亩,名曰窝川。

薄刀峰山系自献旗岭向西南延伸,接爵主庙、大弧坪、薄刀峰、独尊山、龙王殿和扬旗岭,构成胜利河与大堂河的分水岭。该山系地形陡,切割纵深。薄刀峰原名鹤峰,至今仍有鹤寨城门及鹤寺遗址。

薄刀峰地势险要,其西北通铜锣关、松子关,越境与河南商城、固始诸大山相连;其东北与天堂寨相接,越境与安徽六安、霍山等大别山腹地相通。据传魏晋南北朝时期,巴水蛮据此,汛期沿巴水放簰南下,一日可达巴河口,远掠长江两岸富豪。爵主庙系供奉其老酋长庙宇所在地,尚有遗址。

独尊山昔为滕家堡进多云山的咽喉要道,风景秀丽,观云海日出别有风情。

薄刀峰

天花坪山系由北向南伸展,横贯罗田中部,有石柱山、天花坪、钵儿垴、鸡鸣尖、狗耳尖、书笔尖、大雾山、古羊山、撞鼓岩等山。

紫山垴山系自江家寨沿英山县界,伸向县境东南,整个山系呈中山地貌形态。

麻城境内山脉沿五条支脉展布:第一条,由康王寨向东南经三角尖至西峰尖,为鄂皖天然屏障。第二条是纵贯东部的一条山脉,由康王寨向南往境内延伸至龟峰山。龟峰为大别中段南部支脉的最高峰,海拔1250米,山脊东南端,数百丈的高岩上有块巨石,酷似昂首问天的乌龟。第三条,由康王寨以西偏北之鄂、豫交界的棋盘石(1315),沿鄂、豫边界向西经马褂凹、九歇山向境内延伸至风簸山,与河南商城分界,山高谷幽,为麻城北部屏障。第四条由康王寨南下余脉的蕙兰山向西经栗阳河至夫子河的白米山,然后折向西南与毗连团风县的接天山连接。这条山脉中的东界岭,山虽不高但颇险要,曾一度为通往安徽霍山、金寨及团风、罗田的必经之地。岭上古多梅。苏轼自新息县渡淮途经此岭,曾赋有咏梅诗:“春来幽谷水潺潺,闪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伴随飞雪渡关山。”“何人把酒入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亩,不辞相送达黄州。”

主脉山峰大别山主脉山势崇隆,海拔千米以上山峰 74座。其中

英山境内31座云峰顶(1254.6)、鸡梢石(1634.8)、锯儿齿(1150)、鸡冠寨(1236)、鹰窠岩(1081)、独龙尖(1010.2)、圣卦尖(1141.3)、毛楂山(1071)仙人岩(1065)、五峰山(1093.2)、瘌痢尖(1010)、楼台石(1258)、天马寨(1045.1)、大角耳尖(1138.5)、光尖(1020.6)、花尖(1060)、鹅公包(1008)、英太寨(1089.8)、牛背脊骨(1697.8)、团包山(1038)、挂龙尖(1200)、天门(1450)、瓦泻排(1189)、毡帽山(1033)、鸡笼尖(1346)、肖家寨(1275)、镜子石(1113)、叉儿尖(1225)、和尚石(1055)、大花尖(1244)、英山尖(1128.1)。

罗田境内30座献旗岭(1099.9)、薄刀峰(1229)、鹤嗥寨(1309)、爵主庙(1194)、大弧坪(1404.2)、小弧坪(1305)、独尊山(1024)、三省垴(1540)、窝川(1323)、大坳(1315)、马颈(1122)、巽卦尖(1123.8)、黄梅尖(1034.2)、红花尖(1094)、猪鬃岭(1365)、月亮寨(1339.8)、青苔关(1339)、狮子垴(1526)、竹林深(1105)、和尚垴(1350)、王家山(1023)、黄花旦(1311.5)、笔架山(1373)、打杵杈(1034)、啸天狮子(1526)、碓臼垱(1255)、天堂寨(1729)、大石板(1045)、周山垴(1350)、狗耳尖(1009)。

麻城境内13座康王寨(1337.1)、仙羊岩(1010.6)、东峰尖(1257.3)、棋盘石(1315)、马褂衾(1009)、丁家山(1004)、躲军寨(1039)、棺材垴(1098)、龟峰山(1250)、羊角尖(1166)、锡锅顶(1012)、八成山(1047.7)、三角尖(1171.4)。

大别山支脉

大别山有7条支脉,山系自北向南和由东北向西南呈雁列形式向本域境内展开,形成峡谷、溪涧和河流。

老君山、天台山山系本山系衔接大别山,基本上承桐柏山余脉,以老君山、天台山为主体向南延伸至七里坪,山势渐缓。天台山横亘红安县北鄂豫交界处,主峰海拔 817米。峰耸岭峻,地势险要。山顶似台,势若接天。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耿定向曾隐居于此,设书院讲学,世称天台先生。

光宇山、大东尖山系本山系从河南新县南来,盘结在倒水和举水之间,分东、西两支:西支以光字山、紫云寨为主体,南下三角山、五云山伸入红安腹地;东支以麻城境内的大东尖(790)、四角山(953)、栖牛石(699)为主,由朝天尖(590)、七角尖(255)至乘马。

风簸山山系本山系自河南新县犀牛望月和碾塘窝南来,由风簸山经蔡家寨(705)、九角包(686)南下曲背尖(578.2)至猴儿尖。

黄柏山、天台山山系本山系来自豫、皖交界的九峰尖(1350),自黄柏山(1257)、天台山(1166)经八成山1048)南至龟峰山进入团风县境,形成以大崎山(1040.8)、接天山为主体的一带山地。大崎山位于团风、麻城、罗田三县交界处,主峰龙王顶,海拔 1040.8米。旧志谓:“大崎山来自龟峰,蜿蜒盘伏,至此突然高举,山势悬绝,甲于一郡”。
牛背脊骨、英太寨山系本系在浠水支流东河和安徽太湖之间,自牛背脊骨、英太寨向西南展布,经英山尖(1128)、天蓬岩(973)和蕲春、英山交界的四流山(814)、仙人台(1175.8)及浠水的观音阁(881)、浠蕲交界的三角山,进入蕲春的屏峰寨(828)。

云丹山

三角山以三峰并立而得名主峰大尖山海拔 1055.1向为鄂东名山晚唐时期山内有 36 寺庙、72 庵观。云丹山俗名“烂泥滩”位于蕲春东部海拔1244是蕲春最高峰常有云雾缭绕。晴天晨光夕照彩云如丹。峰顶可东瞰九江西望黄石。

蕲春境内海拔千米以上高峰15座云丹山1244.1)、仙人台(1175.8)、白云洞山(1145)、将军山(1109.7)、香炉尖(1093)、古角寨(1144)、大桴尖(1090.8)、桐山(1070.9)、一尖山(1063.4)、三角山(1055.1)、庙尖(1045)、大坡(1034)、罗汉尖(1010.5)、三面尖(1009.9)、牛皮寨(1000)。

罗汉尖、尖山山系本系来自安徽太湖芙蓉寨,由蕲春三面尖南下罗汉尖,沿蕲春、黄梅边界至尖山。东南部为黄梅的“四山”,即古角山、垅坪山、小溪山、考田山。西南经金竹尖和云丹山至太平山(1063)分为两支:一支向西蜿蜒,经尖山西至蕲春腹地;一支向南蜿蜒,经潭水岩至武穴北部山区。

天衢山山系位于黄梅县北部,绵延于古角河、垅坪河之间,有南北、中三峰。北峰伸入蕲春古角寨,主峰海拔 1144 ,其山势迢递,起伏无端;南峰为扯旗尖;中峰为跑马岭,海拔 1220.2,是黄梅境内第三高峰。山脉在此分为三支:第一支西南行,沿南峰扯旗尖,经唐家山至燕子岩;第二支南行,至乌鸦尖、歪头尖等山;第三支东南行,至望江山主峰蓑衣岭,海拔 1244是黄梅的第一高峰。
黄梅海拔千米以上高峰4座:蓑衣岭(1244)、双峰山(1222.2)、跑马岭(1220.2)、金竹尖(1031)。

【往期链接】

资料来源:《黄冈市志》

投稿邮箱:6374854@qq.com

微信联系:13872007026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内容源自多源,保持中立立场。仅供学习研究,非商业用途。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转自古今蕲谈”。

古今蕲谈
探寻鄂东历史,品味地域文化。共赏鄂东之美,同品岁月沉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