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选自《扬子江案内全》,为蕲州至黄州段长江图。
江北沿途标注主要地点有:蕲州,银山,龙华山,回风矶,兰溪,巴河镇,巴河,黄州(黄州),观音阁,龙山,苏东坡赤壁。
江南沿途标注主要地点有:标注地点有,猴儿矶,黄颡口,乾鱼山,李家洲,罗汉山,韦源口,西塞山,道士袱,黄金山,石灰窑,虎山、象鼻山,黄石港(人口约1万,寄港地,民船贸易中心地,1898-8),燕矶,龙王矶,大脚石,鄂城(武昌县),雨台山,西山(西灵山,七星山),樊口河,樊山(古哀山,银铜铁产地,今废)。
江中地名有:钓鱼台,蕲春水道,新汙州,戴家洲,新洲,巴河滩,寄港地,沙洲。
1935年日本绘制此图有其政治军事意图。当时日本侵略野心膨胀,对长江沿线的标注是为军事行动做准备,了解地形、军事据点及资源分布,为进一步侵略布局。这些标注详细的地图有助于日军分析战略要地,如鄂城、黄州等在军事攻防上的价值,同时对沿江人口分布、城镇规模(如黄石港人口信息)的掌握有利于其制定控制占领区的策略。
地图对文化现象详细呈现,反映出长江文化的丰富性和影响力。无论是江北的东坡赤壁相关文化,还是江南的西塞山等文化元素,都表明日本人意识到文化地标对于控制区域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对中国文化资源的一种窥探。
对沿江地点全面标注,勾勒出长江蕲春至黄州段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包括矶、山、河、洲等。像猴儿矶、韦源口等地名显示了长江两岸独特的地形地貌,对于研究当地地理环境演变有一定价值。
日本人于1935年绘制的长江地图,不仅是一部地理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其政治、军事、人文地理和历史认知的复杂文献。通过对其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日本在侵华战争前后的战略意图与文化心态。
《扬子江案内全》书中图片
【往期链接】
革命史52 | 抗击日伪军 革命史46 | 积极参与抗日的蕲春乡绅 故乡情深|张榜老街和张榜大桥 图说蕲春 | 1998年,那年那月,那人那事 深度剖析 | 黄冈地区为何命名为“黄冈市”而非“黄州市”? 蕲春人物 | 考入北大的传奇人物蔡方华 蕲春往事 | 我是一中“借读生” 王楚平 | 我在蕲春县委工作五年 蕲春九矶边碑刻考 蕲春县委工作机构设置沿革(1949-2013) 寻根问祖 | 黄冈历史上八次大移民 中共发展抗日武装,日军第一次大扫荡—蕲春抗日史(5) 蕲河航运史(珍贵清代蕲河航道图)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与黄冈的渊源(三) 黄冈大事记12:中华民国3(1929年-1930年) 【历史也疯狂】“大跃进”时期的蕲春 守望乡愁 | 当复兴号驶过我的家乡 有趣的方言:鄂东各地方言差异和历史渊源 蕲春县历年财政收入概况(1949-1969) 蕲春历史回顾:建国初期的取缔反动会道门事件 鄂东旧俗 | 商肆习俗 鄂东民俗形成与鄂东人口变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