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第一任县长白水田

文摘   2024-11-02 20:13   湖北  

白水田是山西沁源城关人,生于19191月,原名郭辅唐,参加革命后为了纪念他的继母白氏改为现名。1936年加入我党领导的抗日组织牺盟会,1938年入党。随即由当地党组织送往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又到马列学院深造,和宋平、江青、丁玲等同过学。1941年分配到三五九旅718团担任副营职文化教员,延安整风运动中受康生左倾路线迫害,被“监督劳改”。1944年秋随 359旅南下支队南下湖南、广东,1946年回到延安,随即进入东北搞粮食工作。1949年随军南下,在浠水县当县长,1954年调湖北省农林厅任副厅长,1955年被《人民日报》一读者来信诬告,被撤去副厅长职务。以后又在省政府办公厅、省水利厅及荆州地委工作过。1960年到新洲县委任书记处书记,1965年任第一书记。“文革”中坐过牢。1979年任黄冈行署副专员,1983年退居二线,2004年经湖北省委批准享受副省长级医疗生活待遇。

60年代白水田在新洲参加劳动,右为他的秘书

1949年初,随着南京、武汉的相继解放,地方政权得到建立和恢复,干部也成为各地紧缺的稀有人才。据此,党中央紧急通知东北老解放区立即抽调一批有工作经验、能力强的干部支援南方解放区新政权的建设。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白水田从哈尔滨昼夜兼程赶赴武昌——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报到。在省委组织部,白水田接到的命令是到浠水县人民政府担任县长。此时的白水田刚好是而立之年,他诚惶诚恐而又意志坚定地扛起行李背包,马不停蹄奔向浠水上任。

浠水于白水田是他人生的又一个崭新起点。面临着新中国的即将建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政权的实践者,怎样带领全县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他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白水田上任伊始,正值汛期,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长江堤防年久失修,百孔千疮。为了确保巴河兰溪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白水田亲自率领防汛大军奔赴江堤,与广大群众吃住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守护着近百里的长江堤坝。

一天傍晚,狂风大作,巴河堤段突然出现险情,一处漏洞在暴雨的冲击下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处置就会发生溃口的危险。白水田接到报告后,立即冒着瓢泼大雨从兰溪赶到巴河,研究处险方案,并带头指挥挑土堵围。只见他穿着短裤、挑着箢箕在风雨中来回穿梭,群众争相传说:“有白县长在,堤保得住!”白水田的实干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老百姓纷纷打着火把上堤,那景观不亚于当年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壮观场面。经过一夜的战斗,堤保住了,一万多亩水稻黄澄澄亮灿灿没有丝毫损失,人们都说多亏了白县长。

1949814日的《湖北农民》上登载了一篇通讯《人人都念白县长》,文中说到的就是这次抢险的故事。第二年白水田又来到年年内涝成灾的巴河地区,通过实地察看,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内涝,必须在西洋河口建闸排涝。而建闸又需要资金,刚成立的县政府一穷二白,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成了白水田的心病。一次偶然听说邻近黄石市鸡蛋走俏,他便建议动员群众捐献鸡蛋贩卖到黄石,以换起钢筋水泥,然后组织群众搬石头筑闸。很快闸建成了,大片农田免受涝渍之害,老百姓给它取名为“万寿闸”,并建“万寿闸”纪念碑以纪念白水田县长的功德。

退休后的白水田

在浠水,白水田还有一些“俗称”,如“草鞋县长”、“自行车县长”“挑大粪县长”。那时没有化肥,积农家肥,挑大粪对于经常下乡的白水田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然而有一次他和十月公社社长饶兴礼一起挑大粪,被《湖北日报》记者现场拍照并在报上发表了。
1966年省里举办农业典型展览,有一张门板大的照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白水田送类下乡的镜头,感染了许多观众,人们无不赞颂这位挑大类的县长。在延安抗大和马列学院的七年间,养成了白水田重视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作风,这种作风也成为他后来工作的指路明灯。在浠水,他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掌握一手材料。1953年他主持起草的《浠水县农业增产潜力的调查报告》得到省委的肯定和赞许,刊载在省委的工作通讯上,《中国农业》也及时予以转载,这份调查报告成为指导建国初期各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

文化事业的建设也是白水田关注的一个重点。经他指导并一手筹建的浠水县博物馆成为全国县级珍藏古籍文物较多的博物馆之一,馆藏古籍线装书6800多种、43000余册,其中有文物珍品6000多件明清善本1100馀册旧方志132碑帖958古代名人字画1100件、古印章160碑刻40馀件等等,还有国家一、二级文物,被中央有关管理部门列为重点县级博物馆。

他出任县长之际,恰逢土地改革。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浠水农民在没收地主、旧官员田地的同时,还分配其“浮财”。地主、官员家多聚有书籍及字画等文物,此种“浮财”并不为农民重视,往往在获取书柜、博古架后,将书籍、文物抛弃在打谷场、屋旁房边,此正可谓“买椟还珠”。走访乡里的白水田发现这类现象,立即下令,全县各处抛弃散落的书籍、文物,全部收交县里。

1953年白县长决定在文庙成立县文物保管处,聘请文史知识丰富的小学教员王祖佑做文管处的文物管理员,浠水的古籍文物得以保存与整理。在土改期间,他以县长的行政力量,汇集、保存抛散的古籍文物,使其免于损失。这在全省、全国各县,大约是不可多见的事例。
在浠水,他还支持组建和成立的“三团二馆”(文工团、汉剧团、杂技团、文化馆、博物馆)推动了镇反、土改、抗美援朝等政治运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了当时人民群众渴望文化生活的需求,并且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特别是在文物保护方面,白水田对浠水、对社会、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远见卓识,至今令人称颂。

白水田在浠水忘我的工作,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得到了省委的高度评价。195410月,白水田由浠水县县长调任湖北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


【往期链接】

投稿邮箱:6374854@qq.com
微信联系:13872007026
资料来源:《浠水文史》第十三辑、《浠水县志》等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内容源自多源,保持中立立场。仅供学习研究,非商业用途。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转自古今蕲谈”。

古今蕲谈
探寻鄂东历史,品味地域文化。共赏鄂东之美,同品岁月沉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