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次未成行的红安之行

文摘   2024-11-16 22:24   湖北  

1958年秋,毛泽东主席在汉期间,曾计划到红安视察干部种试验田的情况。视察的时间、线路、地点都已安排妥当,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后因故而未能成行。作为当时的亲历和知情者,回忆起这件事至今内心还是激动不已,现将其整理成文,以传后世。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视察武汉重型机床厂。
1957,红安县在指导农村工作中,摸索出了领导干部、农业技术员和有生产经验的农民三结合种试验田的经验,这引起了省市领导以及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关注。毛主席在党的八届三中扩大全会、581月的杭州会议、南宁会议及最高国务会议等党和国家的多次重要会议上讲话指出: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办法好,我们要认真学习红安县的经验,要普遍搞种试验田。

19582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通知,在全国普遍推广红安县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当时红安县的名声很大也很响,全国各地来红安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台湾和西藏外,各省均有人到红安参观学习。当时我20多岁,在县政府当秘书,具体负责接待工作。

1958年9月13日毛泽东在武钢炼铁炉旁看望先进工作者
1958910日左右,红安县接湖北省委办公厅电话通知:近日中央将有一位重要领导人到红安县考察干部种试验田的情况,望作好考察准备工作。接通知后,县委、县政府迅速动员起来紧锣密鼓地开展准备工作。

当时红安条件很差,县委大院内和县城街道都是沙土地面,没有油路,更没有水泥街面。机关院内杂草丛生,卫生条件很差。县委领导就动员全体机关干部大搞环境卫生,除机关值班和必须下乡的人员外,全都参加卫生大扫除,清沟除草、填坑,大约搞了3天,除白天外,晚上还有人加班劳动。这样,使县委大院环境面貌一新,县城街道也进行了清扫、整理。

1957年,毛主席在湖北武汉长江大桥上与群众交谈。

913号左右,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胥群同志带一名助手来到红安具体指导接待准备工作,并亲自检查参观考察的路线、地点,布置安排了安全保卫工作,他还带来准确信息,来红安县考察的中央领导人就是毛泽东主席,考察的主要内容是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情况。听到这个喜讯,我们都感到欣喜若狂和无比激动,同时深知责任重大,准备工作也更加具体和认真的开展起来。

当时考察的具体安排是:时间一天,在红安吃中餐,地点安排在县委食堂,活动三个,一是参观城关区委书记耿良瑜在冯家畈种的试验田(现土管大楼东面);二是参观县委第一书记程鹏在杏花五峰岗种的试验田;三是听取汇报和座谈。为什么安排看两处试验田呢?因为当时程鹏书记所种的试验田稻谷已收割,田已翻耕,而耿良瑜所种试验田,稻谷虽已收割,但谷桩在,田没有翻耕,且路途较近,比较平坦。

1958年,毛主席在湖北视察武昌第一纱厂(现武汉国棉六厂)。
到五峰岗试验田这条路必须经过河坎的小河,当时河上只有一座小石桥,名为“问酒桥”不能走汽车,桥址在现在水泥桥下游十几米左右。于是,县领导就紧急动员,在现在桥址处架起了临时可以通汽车的木桥。胥群副厅长在红安具体指导准备接待工作,非常细致、认真、负责,参观路线、行车过桥、就餐地点和食堂他都亲自试验,直到他认为满意为止。

胥群在红安忙碌了两三天,到915号才离开红安去武汉。临走时告之,毛主席明天将亲临红安视察。来红安线路安排为:从武汉出发,由汉麻公路到宋埠,经永佳河到红安县城。

当时我们满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翘首以待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到来,但到15号晚上,省委办公厅电话通知红安:毛主席的红安之行因故取消。原因没有告之。

195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东湖宾馆会见金日成率领的朝鲜政府代表团。26日,设宴款待金日成一行后,毛泽东、金日成、朱德、周恩来等共同观看晚会。
后来才听说毛主席的视察原来安排的行程是:先看武钢和黄石大冶铁矿厂,第二天(16)到红安看干部试验田。即首先看工业,后看农业。与此同时,安排周恩来总理到麻城视察大办钢铁和麻城的干部试验田。周恩来此次成行了,而毛主席的红安之行未能实现。主要原因是毛主席在黄石看完大冶铁矿后,在回途中出了一点小小的交通事故,考虑到武汉到红安路途较远,且路况较差而取消。

当时武汉到红安的交通很不方便,只有两条路,一是由宋埠、永河到红安,大都是沙土路,二是经靠山店、八里、到红安,且晴通雨阻。县城南门河大桥还是木桥,中间还有活动木板,为的是方便竹排行游。

虽然毛主席9月份的红安之行未能成行,但他老人家仍然未忘记红安,仍然惦记着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情况。

这年的12月,毛主席在武汉主持召开八届六中全会期间,专门抽出时间,于7日在武昌洪山宾馆亲切接见了红安和麻城种试验田的干部代表。

董谊生/述,周少怀/文,董谊生,原县人大主任,离休干部。


【往期链接】


投稿邮箱:6374854@qq.com

微信联系:13872007026

资料来源:《红安文史》第五辑

古今蕲谈
探寻鄂东历史,品味地域文化。共赏鄂东之美,同品岁月沉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