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旧俗 | ​饮食习俗

文摘   2024-12-02 18:25   湖北  

饮食习俗

饮茶茶为各家四时必备之物。“东家到西家,进门一杯茶”。红安麻城尤盛。待谷雨茶、酽细茶是为上敬。老人喝酽细茶、红糖水、抽叶子烟以为“享清福”。罗田乡民重盐茶和姜茶。沏茶,常人用泥壶;殷实人家用白瓷壶与细瓷盖碗。用水讲究一泉水、二井水、三河水,并用开水急冲。茶壶以不着地、不着桌面(提在手上)为好。

喝酒喝酒、酿酒历史悠久。宋代至民国,屡禁未止。每值春节,农村凡温饱之家至少酿谷酒一甑,做糯米酒一坛。麻城宋埠“骑龙吊酒”、东木“老米酒”(俗呼“摆头酒”,因略有酸味,喝一口摆摆头),武穴“西贡酒”,黄梅“糯米堆花酒”,是为传统佳酿。

老农日常饮酒时间或早或晚。罗田谚云:早酒三盅,一天英雄。节日、筵宴、待客必置酒,通常无酒不设宴、“无酒不成礼义”,故俗呼设宴曰“办酒”。酒尚酽醇,好小杯慢饮,虽无“猜拳”之习,但好劝酒、斗酒。劝者一而再之,斗者气壮如牛。劝者云:“怪酒不怪菜,多喝一点”。喝者云:“主不饮,客不欢”。干了再斟,客不让,主人曰:“喝酒不酌酒,等于没喝酒”。喝了一杯后要求“好事成双”,喝了两杯后说:“酒过三巡”……

吸烟吸烟俗称“吃烟”。起于近古时期。原吸旱烟,黄冈、浠水、红安人亦喜种叶子烟。民国时,黄冈“名晒烟”品味特佳。来客敬烟,结婚敬烟,送礼备烟,乃成俗礼。

主食主食以大米为主,小麦、杂粮(按域内习惯,统称大麦、荞麦、高粱、玉米、黍子、豌豆、饭豆、绿豆、红豆、红苕为杂粮)辅之。稻米中又喜籼不喜粘。北部山区贫家原在稻米青黄不接时用大麦煮粥饭、荞麦烙饼、豌豆煎羹、面粉掺南瓜作糊糊(俗名“搞粑”)。红苕一清蒸,一置锅底层,上盖大米与之同焖。今面制品为城镇人早餐主食。

稻米、杂粮经煮、蒸、焖、烧、炸、烙、炒、脍几种方法弄成干饭、稀饭、面条、糊糊、发馍、烙饼、油饼、烧饼……配上蔬菜下咽,间或食些鱼、肉、禽蛋、果品。肉食原只过节才可享,殷实农家尝于春节宰猪一头,卖半留半。留的部分腌作腊肉,一直吃到来年插秧时候。

蔬菜四季吃鲜,春夏秋最旺。秋末腌制的豇豆、扁豆、辣椒、萝卜、白菜及豇豆干、萝卜干、南瓜、笋是淡季的常备菜。另有野生地菜、苦菜、荆芥、椿苗、小蒜、白花菜、马齿苋、小竹笋是农家的辅助菜。

食制礼数

城乡居民常年一日三餐。城镇比农村早食一个小时。农人有出早工的习惯,妇女看太阳、听鸡鸣为炊饭时间。

饮食烹制地域、季节有别。平时、节日、待客及不同客人亦见以下差异。

平时北部多烧柴的地方一日三餐现煮饭吃。沿江贫家一年四季都是早中餐煮干饭,用米汤冲锅粑粥(按,此粥极香,俗言“一行服一行,锅粑泡米汤”)。晚上用剩饭、剩菜合煮,名曰“汤饭”。20世纪80年代后,平时饮食习惯多有改变。豌豆、高粱等杂粮多作商品,较少食用;南瓜、红苕除调剂口味外,多作养猪饲料。

节日节日菜肴多含寓意。春节前夕团年饭有烧全鱼习惯,象征年年有余;春节期间拜年“食鸡汤糍粑”,寓意生活美满;正月十五吃“元宵”,寓意逍遥自在;二月花朝节,棉区吃“棉花砣”(即糯米汤圆),祝愿棉花丰收;寒食节全日吃剩饭、不举火,表示对历史名人的尊敬;三月三掐荠菜花煮蛋吃,说是可以祛病;立夏,山区人杀鸡沽酒,挖笋烧肉“打牙祭”、“壮脚肚子”;端午,沿江各县人包粽子,以示对屈原的吊唁;中秋,各地人家或买月饼,或打糍粑,或煮红蛋,或尝瓜果,食品都是圆的,表示“团团圆圆”;腊八,家家户户皆合五谷瓜豆煮“腊八粥”,品味一年的劳动成果,又说是对朱元璋的纪念。

待客域人普遍殷勤好客,待客奉其最好之饮食。昔时待客不过荷包蛋、心肺汤、莲子汤等,最重敬者莫过于杀鸡。清炖鸡块是招待贵客、稀客、女婿的上品。最隆重的宴是海参、鱼翅席。一般置肉糕席、三圆席(肉圆、鱼圆、豆腐圆或藕圆)。宴席菜肴碗数,喜酒成双,丧酒成单。出丧酒肉块特大,俗称“吃大肉”。民间宴席菜肴制作人大都是男性,且讲实惠不大讲工艺。

诸席名称由开席菜、主肴馔及其规模形式而定。肉糕席则肉糕当先,鱼翅席用鱼翅点缀头道菜,三道面饭得名于进面馔三巡,大围席得名于几大围盘。凡荤席的压席菜皆为大块、大碗猪肉。每种席都于出正肉菜后上小菜(腌豇豆、酱干子等)。

其他 老人、小孩、产妇、病人的饮食一般多稀淡、酥软,讲求营养。较有规律性的是产妇饮食。糯米甜酒、红糖剥壳鸡蛋、荷包蛋挂面、炖猪肚片、煨母鸡块产妇必食。多由婆婆、丈夫制作伺候。食在内屋,至满月方可自己操厨,与家人同堂共餐。

农家风味

菜点肴馔原料就地取材,各地都有名点名吃。

红安绿豆粑它用糯米粉面作皮,煮绿豆泥作馅,并用香油炸成,是传统待客佳品。

红安煨葫芦炖肉 先取鲜嫩的葫芦挂在嘬口缸壁间,中生炭火烘烤。至呈黄色时乃止。出缸,从竖向钻孔两个,用木板缓压至扁。复入缸烘干,捶平,悬挂晾好。吃时,置温水里泡涨,刮皮、切块,放入肉中慢火煨炖,其味醇香。

麻城泡米粑糯米洗净,浸泡一小时,滤干,蒸熟,拌白糖,摊至温热,捏成圆子,装入印模,按作饼,晒干,投入花生油锅炸熟即成,洁白焦脆。

麻城肉糕原料有豆粉、猪肉、鲢鱼、鸡蛋清、香菇、木耳、葱花末及姜米、精盐等。肉、鱼剁茸,与豆粉、鸡蛋清等加清水一起搅拌,弄成方块形,上笼,加旺火蒸熟。吃时切片装盘。其状水晶体,且软滑鲜嫩。

黄冈糍粑鸡汤糯米糍粑以现打的为上,干糍粑切作方块煮熟亦可。老母鸡肉剁块用瓦罐文火煨之,并加姜米、料酒、胡椒粉,煨至汤汁浓稠,香气外溢,即泡糍粑。

黄州(团风)炸汤圆汤圆用糯米粉佐以核桃仁、瓜仁、杏仁、桂花、芝麻、白糖、面粉制成。其制法是:将糯米粉摊在簸箕内。佐料加水拌匀,捏馅,入筛,轻轻筛在糯米粉上,再洒水滚成汤圆,投入芝麻油锅中慢炸,至色泽金黄时出锅。它外酥内软,味美不腻人。

罗田印子粑(亦名“破粉粑”)用糯米、籼米各半,分别浸胀、晾干、舂粉。糯米粉揉好煮一煮,名曰“打芡”。芡团同籼米粉一起揉作面团,揪成小砣,一一投入有雕花(或福、喜等字)的梓木印模,反过来拍两下,即为印子粑。是为民间喜庆、送礼的工艺食品。

罗田板栗烧鸡板栗用猪油炒过。鸡肉块烹炒至六成熟加水、盐、酱油同板栗一起烧熟。此菜栗米味长,肉香酥软,为罗田传统待客佳肴。

英山雪花糕其状若雪花堆积而成,故名。主料籼米粉、糯米粉各半。拌以芝麻粉末、白砂糖。粉以适量冷水拌匀,使之捏得拢,散得开。芝麻炒熟碾细,拌上白砂糖,待用。蒸笼屉上垫稀布,置明火、开水锅里。筛入拌好的湿粉,一层粉,一层芝麻糖,反复四次,厚约两毫米。操作快,火旺(蒸半小时即成)。此糕松软爽口,为中秋风味名点。

英山灌肠豆腐用水豆腐、猪血、生姜、葱花、五香粉、五花肉、精盐调制而成。豆腐合猪血、佐料揉成生粑状,五花肉切丁与之搅拌,灌进刮净晾干的猪大肠内,缝好口,装入竹篮晾干或熏干。吃时切片,用油煎之。此为佐酒、下饭的佳品,农家春节皆制。

浠水藕粉圆(以巴河藕为上)。藕粉用水拌匀,捏作团子,填进猪板油、桂花、冰糖、白糖、芝麻为佐料制的馅子,封好口,搓圆,清蒸而成。此圆晶莹透明,软糯清润。

浠水肉圆圆子主料是苕粉,配料有猪肉丁、去皮荸荠、红白萝卜丁及猪油、鸡蛋、葱花、酱油、精盐等。苕粉与配料兑清水拌匀,调作浆糊状。升旺火,加猪油,烧热,倒入浆糊,不断搅动,使之成砣。然后沾水捏圆子,放油锅内,翻几下,浇水少许,加盖焖至水干,再浇水,反复三次乃成。

蕲春泥鳅钻豆腐此菜两鲜兼及,清馨味足,特具农家风味。其作法分三步。一以小指粗的黄色活泥鳅,置清水养一天,让其排出腹内脏物,冲洗干净。二用鲜嫩热豆腐,整块放在温热锅里(锅里先放香油,葱花、姜末),再放泥鳅,就文火慢烧。泥鳅受热,往豆腐里钻,直把豆腐捣乱。三待泥鳅不钻不动时,加大火力,投进适量猪油、酱油、精盐、蒜泥、白醋、五香粉,翻身焖一会,起锅时放点葱花即可。

蕲春萝卜鲫鱼锅内放猪肉,烧化,投进姜末、辣椒末、精盐氽一下,置水、投味精、白醋、料酒,烧开。取活鲫(雨湖产者最佳)治净,置锅里,随用新鲜萝卜丝蒙之,加盐和酱油焖片刻,再以文火煮20分钟。此菜汤汁为乳,鱼味鲜甜。

武穴子姜焖子鸭子鸭治净、剁块。子姜去皮切片。锅置旺火上,下猪油与木耳、子姜拌炒一下盛起。再下猪油,投入鸭块爆炒。至变色,再加料酒、高汤、酱油、精盐、味精、白糖、葱段、木耳、子姜,焖15分钟,用湿淀粉“勾芡”,撒点胡椒粉即成。

武穴山药煨肉 猪腿膀肉洗净切块,山药刮皮切长方条。肉入锅,加清水,煨开,去浮沫,加生姜、葱、料酒,煨至六成熟,倒进山药,加盐同煨一刻钟即成。

黄梅豆油皮春卷。此点由豆油皮、五香干子、鲜地菜、花生米、芝麻油等主料制成。制法是将豆油皮切成方块(每张六块),花生米炒熟、捣乱,干子切丁,地菜烫过、切碎。炒锅置旺火上,加油烧熟,放下花生米、干子丁、地菜末、精盐、葱花、胡椒粉,炒拌成馅,包卷在豆油皮里,以浆糊封口,投入油锅中炸制,颜色金黄即可。

黄梅野鸭烧咸菜。野鸭洗净剁块,烫一下,捞起,沥干。酸菜(腌白菜杆)切段。锅里下猪油,烧热,倒进野鸭块,加姜末、葱段、精盐、酱油,爆炒片刻,再加高汤、料酒焖之。然后放进酸咸菜、大蒜、冬笋片与之同炒同烧至熟,以湿淀粉“勾芡”,并撒胡椒粉。此菜鸭肉肥满,酸菜脆香,野味、家常风味并具。

【往期链接】
投稿邮箱:6374854@qq.com
微信联系:13872007026
资料来源:《黄冈市志》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内容源自多源,保持中立立场。仅供学习研究,非商业用途。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转自古今蕲谈”。

古今蕲谈
探寻鄂东历史,品味地域文化。共赏鄂东之美,同品岁月沉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