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难、难,共同勉为其难......

文摘   2024-09-15 20:38   江苏  
理赔技术不可少,细心发现少不了;融会贯通很重要,学习储备是个宝.......欢迎大家来到理赔大家共同谈的分享平台。

节日浏览到一篇文章,更确切点讲是一则汽车行业的新闻报道,重点如题,“难、难、难,共同勉为其难......”

这则报道中提及到很多汽车销售行业的“翘楚”在2024年经历的苦日子、难日子,正所谓“翘楚”尚且如此,何况芸芸众品牌呼?......
在这里端端老师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以4S店形式销售车辆的“前世今生”,最早是由广州本田合资公司从欧洲引进的一种销售模式,并于1999年3月在广州市白云区成立,随后国内各大车企也争相效仿,将4S店模式推向了高潮。(这里不得不佩服本田的独到眼光

经历了我国汽车销量井喷式发展的十年,让4S店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每一个城市,例如东部一些一线或者一点五线城市,一些稍微热销的品牌4S店甚至要开张到10家之多,然而时间来到了贰零贰零年之后,汽车的销量已经日趋饱和,4S店的日子就显得异常艰难,有很多读者让端端老师分析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一期端端老师就从一个大行业,但细分后属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分析,难点是怎么接二连三的出现的......

讲述的不正确或者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接受“板砖”和“鸡蛋”......
第一方面:汽车4S店的转身慢了,没有提前做好变革
纵观现在倒闭也好、跑路也罢的4S店绝大多数还是单一品牌店居多,当然不排除一些有规模的集团类型4S店,但是这其中的“绝对主力”还是品牌力较弱,较单一的店,因为他们面对车辆市场的变化,没有及时转身,导致想转身时已经没有空间转身了。尤其是没有主动拥抱新能源品牌,让自己失去了延续的动能。一味的追求品牌的专一,正如我们时常说的那句玩笑话“抽烟只抽煊赫门,一生只爱一个人”(特别注解此处只是引入“金句”,不鼓励和倡导吸烟,不做广告,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其实这注定会让自己的品牌之路走的较为坎坷和曲折,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针对于这一点端端老师认为今后的汽车4S店更多的会从专柜式销售,转向超市型销售的转型,同时也更会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进行差异化销售,借此丰富自己的销售面,扩充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降低资产注入。

第二方面:还没有完全放下身段,没有做好脱下“西装”的准备
在第一个方面,提及到4S店销售的车辆品牌单一的问题,那可能是骨子里面带出的“先天问题”,但是对于4S店来讲除了品牌问题,在售后上也没有完全放下自己的身段,仍然更多的“迷信”必须是西装手套引进门,咖啡甜点不能少,在车辆维修的时间和便捷程度上似乎还差了点意思,要知道售后维修对于4S店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利润来源,在技术的便捷程度、配件的采购领域、车主的信任程度上来讲4S点的优势是必然的,但是随着网络传输的发达、信息交互的顺畅,更多的车主也会做出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因此4S店在这里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西装”上,而是通过相关的方法,让自己成为穿着西装的服务达人,拓宽服务的种类、质量、效率,最终达到开源的终极目标。

第三方面:新能源的强势崛起,似乎是强了“主机厂”,弱了“经销商”
2024年对于新能源车辆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在新能源车辆的追逐中铆足了劲、充足了电,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渗透率迈过了50%大关之后,传统的4S店的话语权就变成了“蚊蝇般”羸弱,端端老师不止一次的指出,以新能源车辆的动力电池为例,4S店能做些什么??似乎只能做的就是拆下、打包、呼叫物流、垫付费用,这前四部曲,以及接物流、安装、交车、代收垫付费用这后四部曲,几乎没有什么技术上的自主权,全程负责的是机械的拆装和搬运,甚至有时候还要作为动力电池生产商和整车生产商博弈后的“宣泄口”,更悲催的可能动力电池的费用没挣到还要承受车主的“口诛笔伐”,确实有些尴尬......
所以面对新能源,4S店确实是占不到什么便宜和优势,要不就是直接转换角色成为整车厂的直营店,例如比亚迪旗下的直营店现在就如雨后春笋一般。
要想改变这方面估计还是要等待一段时间,等待新能源车辆基数的持续提升,以及新能源技术的更加普及,可能才能成为推倒这一段“壁垒城郭”的有力方法。

但是端端老师也要坏坏的说一句“推墙有风险,防止反向倒”......
这一期就唠唠叨叨的说到这里,最后以宝国老师的角色台词做个结尾,但是即便再难,也要挺一挺,共同笑对“勉为其难”。

理赔大家共同谈
与大家交流用车,养车,理赔相关的那些事,后续逐步融入非车保险的相关版图,敬请诸位看官的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