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导读 | 以“护理手、人文心”全力托举生命之灯(之六:专科护理:率先发展,精益求精)

健康   健康   2024-12-16 21:10   广东  


按语:

壮阔百年新征程,继往开来再出发!2024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100周年,也是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91周年。90多年来,广东省中医院紧跟党走,以肩负振兴中医为使命,以至精至诚守护人民健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东省中医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藉此周年之际,我们回首既往,凝心聚力,汲取历史智慧力量,砥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怀揣着省中医院的赤子丹心,团结奋斗,逐梦新征程!

接下来,本专栏按医院工作不同板块,系统梳理有益工作经验,通过采集医院奋斗史中的艰辛故事及光辉瞬间,凝结的管理智慧及医院精神,形成系列专题文章,以此向建院91周年、建校100周年献礼致敬!

第八篇章:

以“护理手、人文心”全力托举生命之灯
——广东省中医院护理管理发展史

六、专科护理:率先发展,精益求精

从弱到强,护理专业水平不断上台阶

“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不仅适用于服务改善,也适用于护理专业的水平提升。

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打针发药”,护理部坚定认为,“护士若没有专科的特色内涵、思维技术,是不行的!”作为中医系统最早开展专科护理的医院之一,到底是什么原因推动医院开设护理亚专业建设?

一位脑病大科护士长清晰记得,那位“以舞致谢”——年近八十的刘爷爷,他在出院前特意到护士站跳了一曲迪斯科。刘爷爷原是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因右侧肢体乏力,肌力仅2级,只能卧床接受治疗。当护士长看见刘爷爷时常向门外走来走去的人群不停张望时,他眼角流露出的渴望,让旁人心疼。

护士长立马召集科室护士展开讨论,希望拿出护理康复方案,帮助刘爷爷恢复行走的能力。

一开始,有护士不理解,这不是医生的诊疗工作?为什么却成了护士拿出方案?护士长坦言,对于病人来说,瘫痪、卧床会带来系列并发症,这也是科室面临的一大护理难题,以此案例为切入,拿出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方案,既能帮助刘爷爷,也能给护理专科的发展带来启示。

为刘爷爷专门设立的三人临时康复护理小组,由此而生。每天,护理小组帮刘爷爷完成康复护理训练,如良肢位摆放、Bobath握手、桥式运动等,通过系列训练,刘爷爷肢体的肌力康复得比预期快多了。

这一事件也给科室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鼓舞信心。护理团队意识到,无论是对病人康复,亦或带动专科发展,开展护理亚专业的团队建设,是非常有必要。以脑病大科为例,目前已拥有10多个特色门诊、7个病区,护理亚专科分化特色明显,形成吞咽障碍、中医康复、营养小组、康复小组等10个护理亚专业小组,合理构建起人才梯队。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脑病科的示范带动下,院内各专科的护理亚专业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设起来。自2006年,医院开设了首个护理门诊——伤口护理门诊;到2010年,开设了静疗导管门诊,发展到2015年,医院已实现静疗导管护理各院区全覆盖,全年无休提供服务;2017年,医院开设了省内首个医养结合护理门诊,同年牵头成立“岭南中医护理联盟”。2021年,“护理专科”工作室更是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正式挂牌




——2006年7月4日,广东省中医院“伤口小组”成立。


开展亚专业建设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用护理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如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护士用创立的“卧-坐-立”序贯八段锦,可帮助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改善心功能;用敷脐疗法,治疗腹部术后胃肠道症状;用腕踝针,减少术口疼痛;用火龙罐,调理改善头晕、头痛、腹胀、纳差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对于手术患者,用脐疗,缓解术后胃肠道瘀血;用热奄包外敷,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用耳穴压豆,帮助术前焦虑失眠的患者安神入睡等等。众多护理技术疗法,深受患者的好评喜爱。




——2018年4月13日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护理联盟成立大会。


临床上,疑难复杂伤口的护理尤为常见,中医药有很多特色技术方法。为把这些好方法、好经验能让更多的护理人员了解熟悉掌握,推广至全国,医院争取成为了岭南疡科传承单位及中-欧国际伤口治疗师培训基地,这为进一步探索具有岭南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伤口造口护理新模式、新方法,提供了组织上的便利条件。

一路走来,从护理普通慢性病人为主,到护理各专科急危重、疑难病患为主;从为病人提供单一的疾病康复服务,到如今提供多元化的专科护理服务,甚至连开胸、开颅、心脏搭桥、换瓣等大型手术的专业护理均能熟练掌握......医院护理人员的水平能力与日俱增。2012年,医院护理专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护理),同年获批广东省卫健委“临床护理重点专科”。2022年,护理学科在全国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学科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榜首。2024年,护理专科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护理学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全省唯一)。

七、活性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盘活人力资源

“三公四同”,让人才踏实留下来

护士流动性大,向来是业界关注的议题。

为把优秀人才招进来,把有潜力的人才培养起来、把合适的人才留下来,多年来,医院想方设法,多措并举,不断完善用人育人留人机制,制定了系列的管理制度办法。

用人方面,医院秉持“三公四同”原则(即公开、公正、公平,同工、同酬、同培养、同使用),从20世纪90年代,就新入职护士采用公开招聘的竞争机制,实行良性竞争。对聘用的护理人员实施合同制管理,使同岗位的护士能够获得相同的报酬待遇。

育人方面,医院重视人才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大力鼓励人才要成长成才。如具有一定资历的护士,自1996年起,医院实施护士长竟聘上岗制度;2007年,医院对内、外、妇、骨科等专科更是设置了大科总护士长。对资历尚浅、刚入职的护士,2004年起,医院实施护理人员三年“培训期”考核制度,完善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技能培训。为鼓励护士在学术上也要有所追求,2006年起,医院推行了护理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护理人员的职称晋升。目前,护理部逐步构建起“多层次、阶梯式、全周期、高站位”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涌现出一批批深耕临床的专业化、国际化的护理人才。

留人方面,要让护士工作得开心舒心,才能更大程度稳定护士队伍。医院很早意识到,护士的工作环境及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安全与患者的满意度。多年来,医院致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通过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的薪酬福利、丰富的员工培训与发展机会,以及良好的团队沟通与协作机制,让每一位护士,乃至员工都能在百忙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从而更好护理患者,用生命守护生命。

医护一体化,使命与责任的共同体

临床上,医疗与护理向来是亲密的工作伙伴、好拍档。

建立“医护一体化”,既有助于医生、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达成默契,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护理人员又能从中提高临床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自我

医护亚专科小组实行共同交班、共同查房、共同讨论病例、制定诊疗方案,共同承担责任。医生会结合护士评估病情后反馈下达医嘱;护士会跟随专科医生确定护理主攻方向,深入学习掌握亚专科专业知识,实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须知道,好的“工作搭子”,除了能提升彼此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还能在愉悦的工作氛围中,达致医护、医患、护患的良好沟通,临床护理的成效及服务质量才有可能显著提高,实现了患者、医生、护士、医院的“四满意”。

创新流动岗,盘活人力资源

一个好的组织,其秉持的工作原则或核心价值观需与员工(即组织内成员)的生活原则或价值信念相契合。特别是在问题矛盾面前,这一契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一向以女性为主导力量的护理工作,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据2017年医院休假数据显示:当年休产假的护士有194人,产假天数共计38678天。若按医院每名护士的年工作天数约为250天来计算,2017年则约有170多名护士全年不在岗,除50名机动编制的补给,仍存在120多名护理人员缺口。

面对这一现实困境,该如何是好?护士的人力资源该如何调配?医院不能无视护士员工的人生需求,但又如何兼顾客观实际的工作需要?不仅仅牵涉员工的个人选择,还应体现医院对员工的人生大事及家庭生活的关爱照料。

为此,医院想法设法,创新设置了流动护士岗管理模式,有效缓解了该时期科室岗位空缺或治疗高峰时段的人力资源紧张问题,激活了护理的人力资源优化。

通过创建流动护士库,让接受过流动岗的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可加入院内流动护士库,获得上岗资格。已纳入院内流动护士库的护理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向管理者提供能上岗的空闲时间,再由相关岗位的管理者进行统一调配。

为保证流动岗的护士工作规范,特别成立相应的培训管理团队,流动岗护士在上岗前必须经过流动岗的岗前培训。流动岗的岗位培训人员需由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备丰富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急救技术的中、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均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为不影响流动护士所在科室的工作,医院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在护理人员经考核准入后,提前1周将可安排的时间报给管辖门诊的护士长,由护士长统筹安排。在人员选用方面,如报名参加流动的护士多于岗位需求,科室将按照合理的人员架构(年资和层级)和工作安全选用人选。

在这一创新举措的激发下,2017年有776名护士入库,平均每月为医院16个门、急诊及科室填补41个缺岗空位,缓解了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通过流动岗,给护士提供了院内多点执业的机会,提高了护士的综合业务能力。流动岗护士平均每月可增加收益约为1738.09元。这一管理模式得到广东省卫健委的大力表扬,并在广东省内部分医院进行了推广实践。

“以员工为本”,在广东省中医院里绝非一句标语口号,而化作具体工作的行动指南,渗透到每个做事流程的细节之中,蔚然已成省中医院特色文化的新风尚。珍惜彼此、和谐共事;尊重倾听、关注体谅员工的需求想法,尤其在问题面前,积极与员工一起解决难题。相信这就是用事业留人、靠感情留心,让员工发自肺腑般地爱院如家的关键所在。

【精彩预告】
下期更精彩!详见第八篇章:以“护理手、人文心”全力托举生命之灯(之八、永恒重心: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良性循环,构建质量管理共同体)敬请关注!

参考:《致中和——读懂广东省中医院的第一本书》

指导专家:吕玉波

编写:魏琳 林美珍 刘杨晨 陈思依

图片提供:吴远团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广东省中医院
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