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毒果"的千亿市场

企业   2024-12-16 22:00   上海  

12月14日一位河南小伙在社交平台上的自述引爆热搜。他称自己嚼槟榔八年,脸型从清瘦的瓜子脸变成了方块脸,并坦言八年来已经吃掉40多万元的槟榔。他还劝告更多人不要尝试这款“令人上瘾的小零食”。视频中,他的牙齿黝黑,面容疲惫,评论区炸开了锅,“槟榔是毒品吗?”“为什么这么多人会上瘾?”




槟榔,这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的小果子,却撑起了一个千亿级市场。它从传统中药的身份逐步蜕变成一款大众消费品,在争议与质疑声中成为资本的宠儿。如今,槟榔产业面临健康与监管的双重压力,也成为了当下值得关注的商业与社会话题。


从“四大南药”到大众消费品


槟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东汉时期的《异物志》便对其有所记载,将其列为岭南“四大南药”之一,用于驱虫祛湿。在漫长的历史中,槟榔一直是一味药用价值突出的植物,但其过于刺激的口感让它难以进入普通人的饮食生活。


图源:pixavay


真正让槟榔走向大众的,是岭南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在海南、广东等地,人们喜欢将槟榔果与石灰和蒌叶搭配咀嚼,这种传统被称为“青果槟榔”。到了清末,这种食用习惯逐渐流传至湖南。因物流便利和文化交融,湖南成为槟榔消费的中心,并在现代工业化浪潮中抓住了机遇。


1990年代,湖南湘潭的第一家槟榔食品公司成立,以“干果槟榔”的形式将产品标准化、工业化,彻底改变了传统青果槟榔的形态。这种干制槟榔口感更温和,储存运输更加便捷,很快走进了更多地区消费者的生活。


成瘾性产品的包装艺术


槟榔产业的腾飞,绕不开广告与营销的推动。从湖南卫视的晚会冠名,到热门综艺《吐槽大会》和《这!就是街舞》的植入式广告,槟榔品牌用精准投放和场景营销俘获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广告中的槟榔不仅是零食,更是一种提神醒脑的象征,甚至被塑造成带有“社交属性”的时尚单品。


图源:"这就是街舞"社交媒体


以行业龙头“口味王”为例,早年间通过“提神解乏”的广告定位迅速占领市场。高铁站、公交车站、电梯广告……槟榔的宣传无处不在。为了消解消费者对其成瘾性和健康问题的质疑,许多槟榔企业还打出“养生槟榔”的概念,将产品与枸杞、石斛等养生元素结合,打造“健康、自然”的形象。这种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在短时间内奏效,使槟榔从地方小吃跃升为全国化商品。然而,这种“合法包装”也让健康风险被长期掩盖。


"千亿帝国"背后的健康代价


在商业上,槟榔的成功无疑令人瞩目。据统计,2022年槟榔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其中湖南省槟榔相关企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但在光鲜的商业数据背后,健康代价却越来越难以忽视。


槟榔的主要危害源于槟榔碱,这种生物碱会导致口腔黏膜的纤维化,长期咀嚼则可能诱发口腔癌。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与烟草、酒精并列。近年来,湖南等槟榔消费大省的口腔癌发病率持续攀升,湘雅医院的研究数据显示,其口腔癌患者中90%以上都有长期咀嚼槟榔的习惯。


一些长期食用槟榔的消费者,最终不得不面临“割脸”甚至“切舌”的惨痛治疗过程。在社交平台上,“槟榔毁容”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一些戒槟榔的博主通过分享经历,提醒更多人远离这种“致命零食”。


争议中的行业困局


槟榔的健康争议让行业开始感受到监管的压力。2019年,湖南省槟榔行业协会曾下发《关于停止广告宣传的通知》,要求所有企业立即停止国内广告投放。但由于这仅是行业自律性文件,缺乏强制力,许多企业依然选择在线下渠道和网络综艺中植入广告。


2023年,国家广电总局明确下令禁止槟榔广告,这才为行业迅猛的扩张踩下了“急刹车”。同时,槟榔也被明确排除在食品类别之外,无法继续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这意味着槟榔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但也可能推动产业向更加隐蔽的渠道发展。


槟榔的复杂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商业商品,更是许多地区的文化符号。在湖南、海南等地,槟榔不仅是社交场合的必备品,甚至还承载了婚丧嫁娶、礼尚往来的文化功能。湘潭等地更将槟榔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试图将其打造成“非遗”与现代工业融合的名片。


然而,这种文化符号的塑造,常常与公共健康利益发生冲突。一方面,槟榔行业为地方带来了巨额税收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口腔癌患者数量激增,让医疗系统和家庭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资本的逐利性让行业变得越来越不可控。为了迎合更广泛的消费人群,许多企业推出了更加廉价的槟榔产品,甚至通过奖品诱导消费。一些调查显示,新用户的入门体验往往并不愉快,但“再来一包”的营销策略让用户逐渐习惯了槟榔的刺激感,最终难以自拔。


槟榔的未来:是管控还是淘汰?


对槟榔的管控,目前在国际上已有先例。例如,印度对槟榔进行了严格限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槟榔被视为“国家健康危机”,政府出台了严厉的禁售政策。我国虽然已经将槟榔明确为一级致癌物,但对其销售、流通和生产的监管尚未完全落地。学者和业内人士建议,中国可以借鉴烟草的管理模式,对槟榔实施专卖制,并加重税收以抑制消费。同时,加强包装警示力度,在产品上标注“槟榔致癌”等醒目信息,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此外,地方政府也需要重新审视槟榔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槟榔并非不可替代,推动产业转型和发展替代经济,或许是减少健康危害的长远之道。


一颗果子的商业与健康思考


槟榔,这颗“致命零食”,是商业成功的案例,也是一场健康危机的缩影。从传统中药到千亿市场,它的蜕变背后是文化、经济与资本的纠葛。但无论是消费者、企业,还是监管机构,都需要直面这颗果子。在健康与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并不容易,但这也正是槟榔产业未来必须回答的问题。人们是否能理性地审视一颗小果子背后的故事?这或许才是槟榔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超级单品,褒奖对品牌有推动力的产品




超级单品 SP
褒奖对品牌有推动力的产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