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1000万辆,创造了行业发展的新高点。随着市场进入深水区,智能化正在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小鹏P7+和小米SU7的预售大战成为关注焦点。P7+仅用1小时48分钟订单量突破3万台,而小米SU7凭借科技品牌效应,10分钟内预售突破3,500台。显然,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和智能化的全面较量。
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提到:“P7+代表了我们对未来智能出行的设想。我们希望让用户体验到比人更懂你的智能驾驶。”这句话背后,是小鹏P7+在智能驾驶、性能和座舱体验等方面的创新布局。
11月11日,小鹏P7+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启交付。根据官方信息,P7+的锁单量已达3万台,为此,小鹏在广州智造基地采取双班制生产模式,以加速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当前,P7+的周产能为2,500台,月产能达到1万台,预计2024年底前将完成超过15,000台的交付目标。这种高效的产能扩展,为小鹏抢占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渠道建设在电动车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小鹏在这方面的进展显著。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小鹏已在全国布局超过400家门店,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一、二线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这样的布局确保小鹏能够有效触达对电动车需求旺盛的核心市场,并进一步扩展至二、三线城市,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在全国158个城市拥有480家门店,积极向下沉市场延伸;蔚来则采取高端直营模式,利用NIO House和NIO Space等体验店营造品牌氛围,虽然门店数量相对较少,但服务体验被视为行业翘楚;特斯拉主要依靠直营模式,门店数量虽少,但其强大的品牌效应让它在中国市场始终保持重要地位。
小鹏的“直营+授权经销商”混合模式让其在核心市场与下沉市场间找到平衡,既保持服务的统一性,又能高效扩展市场范围。在行业中,这一渠道策略被视为处于中上水平,不仅确保了品牌形象的统一,也在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求上具备了灵活性。
但这种多渠道模式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直营店与授权经销商的利益。近年来,一些车企因渠道利益分配问题而出现经销商“退出潮”,小鹏是否能够稳妥处理这一复杂的渠道关系,也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小鹏的目标不仅限于中国市场。早在2020年,小鹏便进入了欧洲市场,并在挪威推出了G3车型。2023年,小鹏宣布将进一步扩展欧洲市场,重点布局德国和法国等关键市场,并计划在2024年正式引入旗舰车型G9。然而,欧洲市场并不总是友好。根据欧盟委员会决定,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将被征收高达36.3%的额外关税,而小鹏则需承担21.3%的额外关税,加上原有的10%进口关税,小鹏汽车总计将面对31.3%的关税负担。
摩根士丹利预计,小鹏在AI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将带来显著收益,预计2024年至2026年整体交付量上调13%-29%,显著超出市场预期。但关税问题无疑增加了小鹏在欧洲市场的成本负担,这或将影响其在价格敏感市场中的竞争力。小鹏能否顺利平衡关税成本和市场定价,仍是进军欧洲的一大挑战。
P7价格带车型,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广汽埃安Aion S等主流车型仍然拥有稳固的市场地位。特斯拉Model 3凭借品牌影响力、全球领先的电动车技术和强大的充电网络,已成为中高端电动车的标杆车型。比亚迪汉EV则以高续航和性能定位高端市场,凭借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汉系列在2023年销量突破40万辆,彰显出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实力。广汽埃安Aion S则专注于中端市场,以性价比和智能配置吸引了广泛的家庭用户。
小鹏P7+与小米SU7的预售表现,是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当前竞争态势的缩影。主流车型依然稳固,但新兴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快速崛起,推动了市场的多元化。未来,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成熟与品牌间的持续竞争,消费者将获得更为丰富的选择,而智能化和差异化或将成为品牌制胜的关键。
超级单品,褒奖对品牌有推动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