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尺讲台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成就学生梦想的地方,但是,这个位置,却并非教师专属。如果教师能够关注一下师生的位置,把讲台也适当地留给学生,那么,课堂也许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在国庆节小长假结束后,学生的状态有待提升。课堂上不能集中起来的注意力,游离而懒散的目光,让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其实,每次返校回来的孩子们,都是不容易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的,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板起面孔呢?难道一味地批评与抬高声调,就能达到师者的要求吗?显然并不是。可是,为什么我们从来都不曾想过要改变自己呢?我们只是在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学生,厉声呵责着他们的过错,期冀着他们能够在我们的疾言厉色中作出改变;殊不知,这才是最笨拙的教育方式呵。没有智慧与爱心的积极投入,没有以生为本的换位思考,有的,只是简单粗暴的高昂声调,脱口而出的冷言相向,没有哪个人会愿意身处在这样的冷面冷语中,又怎么会心服口服纠正错误从而获得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多重成长呢?
临近下课时,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的他们,心里一动:老师居高临下的位置能够和学生换一换吗?为什么我不尝试走进学生中间呢?那样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呀。有时候,在人际交往中,物理距离也是很重要的砝码。这时,“叮咚~~”,下课的音乐铃声响起,我的思绪却仍在翩飞不止。
课堂是师生生命交汇相融的生发点,也是知识升华灵感碰撞的关键场,在不需要重点板演的时候,让我们后退一步,走下讲台,甚至师生可以互换位置,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更大空间——何谓能力?就是这样在教学日常中锻炼提升的啊。偶尔的公开课表演,不是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是排练后的形式表演。所以,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能够看着孩子们走上讲台,那自信满满的笑容,敢于展示的勇气,侃侃而谈的底气,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关注师生在课堂上的站位,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也才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真正的可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