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的校内公开课总是能给我带来诸多的思考。老师们都准备得很用心,课件制作、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等,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新颖别致,令人眼前一亮。但是我总是希望看到老师们有更开阔的思路,更大胆的突破,更快速的成长,所以每次在赞美之余又提出殷切期望,愿我亲爱的同事们能够懂得,然后努力在专业成长之路上奔赴远方。
今日是瑞领老师和邓欣老师的课,他们选择的都是小说名篇,分别是《智取生辰纲》和《我的叔叔于勒》,这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和外国经典小说的一场邂逅,两节课听下来,感触颇深。瑞领老师用破案的情境化设计,“智”字一以贯之,深入挖掘文本,感受“智”之来龙去脉,从中梳理情节,领略人物,感受主题。老师在其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有加,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邓欣老师用步步为营的方式扎实推进,从基础,到情节,从人物,到环境,最终体悟中心,深化主题。一架亲情与金钱的天平赫然呈现在黑板上,一目了然。最后的作业让学生不由得一乐:原来于勒还可以“装”穷,这样的“试探”更是体现了人性的自私与漠然。孩子们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但是我们依然习惯了用“金钱观”去判定主题,为什么不试图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呢?他们的生活背景、思维习惯、意识形态,与今天的我们大相径庭,那么,尝试“素读”文本,也许,学生会为我们呈现新鲜的阅读体验。这样的独特感悟才是最真实的,最难能可贵的。
也许,他们会读出生辰纲背后的贫富差距,会读出梁山好汉智勇背后的团结,会读出题目“叔叔于勒”中作者暗中流露的亲情立场,会读出卑微如菲利浦夫妇那拮据生活之下的无奈心酸……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勇敢表达自我,再学会沉潜于文本中,穿梭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字的张力,语言的魅力。
我以为,好的语文课,就要唤醒生阅读之趣,炼就语言感知力,养成思考之良习。教育之路修远兮,吾辈愿上下求索,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