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丨赵长春:凉水就馍

文化   2025-01-10 17:03   河南  


赵长春:凉水就馍

李宗修个子矮。丰山寺的高门槛,别人随便过,他爬上,再爬下。
他是吃过河虾后来丰山寺的,这里有长明灯,可以看书。累了,灯下睡觉,兼顾添香,拨烛芯。
李宗修好吃,他觉得人生最好的事儿是吃喝。大晌午头,他下河摸虾。太天热,虾想透气,抓着草根,浮在岸边,随水荡漾。他一只一只捋下来,掐头去尾,冲洗干净,配辣椒吃起来,嘎嘣嘎嘣,脆,鲜。
人们说,李宗修这辈子就这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抬,媳妇一定寻不着。邻家嫂子端着一碗饺子,把话说到他的脸上:“给,兄弟,吃吧,你太可怜了。”李宗修从椅子上出溜下来,坐在一个矮凳上吃饺子,冲嫂子一笑:“放心吧嫂子,我能找着媳妇!和你一样美的!”说着,拍拍手边的《水浒传》。
李宗修喜欢看书,最喜欢看《水浒传》。看着看着,李宗修就想:“我要到城里去,在老家我盖不起房子,娶不上媳妇。”
李宗修将这些想法在心里认真地过了一遍。这一过程中,他吃了两个饺子,看着嫂子笑了笑。
那个春节过后,李宗修就进城了。他随身带了七块钱,还有一网兜儿蒸馍。啃硬馍。喝凉水。就在县城汽车站候车室借宿的那几天里,经过在县城里到处转悠后,李宗修用四块钱租了一辆脚蹬三轮。租赁公司的人看着他:“你能骑动不?一月能交上十块钱不?”
“能!我能!”李宗修回答得很干脆,人像小炮弹一样蹦起,惹得一片笑声。
李宗修真的一月能交上十块钱。他不贪多,小活儿能干就干。汽车站到火车站之间,一般是五毛一趟,他要三毛;往返的话,八毛钱,条件是,他跟车跑,货主骑车,车上装货。人家觉得很划算——力气是用不完的,还省两毛钱吃上一碗炝锅面。李宗修呢,也不觉得吃亏。有时人家嫌他跑得慢,一把把他抱到车上。
李宗修心眼好。他在车把上挂了一个牌儿,上面写着“指路免费,学习雷锋”。这样又能揽上一两趟活儿,三毛、两毛、五毛,都是钱。
就这样,李宗修挣起了钱。他不乱花,馍、凉白开就能管饱。有了积蓄,他买了自己的车,上了牌照。后来又买了第二辆、第三辆……隶属县三轮车租赁公司。李宗修把他的车租给了一些残疾人。都不容易,他想帮帮这些不容易的人。
车多了,人多了,李宗修干脆租了个院子,存车,住人。再后来,李宗修就盘起炉灶,雇人做饭,让大家吃好喝好。
做饭的是一小妮儿,在车站流浪了好几天。李宗修就问她:“会做饭不?”
“会,我会!炝锅烩面,家传手艺。”
那小妮儿就在大院子里做饭了。
李宗修不出车了,四处联系活儿。那小妮儿呢,吃好喝好了,显出了好看!不到一年,好看的她,嫁给了李宗修。这事传到袁店河,人们还不信;邻家嫂子来看,就是,小妮儿已经显怀了……
李宗修干得更有劲了。他承包了三轮车租赁公司,接着上了黄色面的车……他将电影院旁废弃的厕所租下来,打造成了舒适的录像厅。很快,电影院也到了他的名下,旁边开了一个饭店:小莲炝锅烩面。他老婆叫小莲。
那些年,看电影,吃烩面,成了小城休闲的首选项目……就这样,李宗修在城里有了家,盖起了楼房。邻家嫂子来城里,免费吃住看电影。来过两回,不来了。嫂子说:“恁家小莲心小呢,想得多呀兄弟,嘿嘿!”
李宗修就也笑:“哈哈哈——”
后来,李宗修给地震的灾民捐款,给西部儿童捐资助学,特别是残疾的学生。他说,帮一把,他们就出息了……
李宗修还给邻家嫂子盖了一座三层楼房,连自家的宅基地,都送给了她,宽敞干净。他跟小莲说,进城时,嫂子给了他两块钱,还有一兜儿蒸馍。
现在,县城里的老汽车站和当年李宗修租的大院早已不存在,那里盖起了一片商品楼。李宗修在省城卖老面馍——袁店河的麦子磨的石磨面,搭往省里“袁店河小莲炝锅烩面”总店送羊肉的车送进省城,手工蒸制。
老面馍,价高,每天只卖三百个,总是不够。李宗修就说:“那您明儿个早点儿来。”
其实,他还剩有馍,至少一个。半夜,他要嚼几口,就着床头的一杯凉开水。
他对孙子说过:“老面馍养胃;水是最好的药。”
那孩子听得一愣一愣的,没有了玩手机的心情。


END

悦读丨赵长春:闲书

悦读丨赵长春:站岗

悦读丨赵长春:大写家


用小小说讲中国故事

小小说传媒

小小说选刊
《小小说选刊》于1985年1月创刊,至今已编辑出版800期,月发行量在全国文学期刊中居于前列。曾两次荣获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刊物定位为“中国小小说品牌期刊”,形成了恒久的品牌和名牌效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