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感谢帕索斯等人对我关于应用盖顿生理学进行液体管理的综述所给出的善意评论。不过,他们担心我夸大了右房压(RAP)的价值。这是一条很有用的评论,因为它揭示了人们在术语方面普遍存在的混淆,也让我能够对右房压这一术语做出更精准的阐释。
帕索斯等人指出:“一个关键的挑战在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右房压(RAP)能准确反映中心静脉压,进而反映静脉回流量”。右房压是一种压力,而静脉回流量指的是每分钟的血流量,因此右房压并不能反映静脉回流量。右房压体现了以下情况:
1.心功能与静脉回流功能的匹配程度如何。它并不体现静脉血流量或心输出量的大小。在直立姿势下,右房压(RAP)通常低于零,而心输出量显然是正常的。然而,右房压也可能因为严重出血以及心脏充盈不足而变为零。在那种情况下,心脏在处理它所得到的(血液),但所得到的血液并不足以让它进行泵血输出!
2.右房压(RAP)体现了组织淤血的上游风险程度。当相对于大气压的右房压较高(“较高”很可能是大于10mmHg)时,无论右房压是因胸膜压升高、腹压升高、血容量增多还是其他因素而升高,也无论心输出量和静脉回流量是高还是低,毛细血管滤过作用都会增强。
3.相对于大气压的右房压(RAP)对静脉回流至关重要,然而相对于胸膜压的右房压,也就是跨壁右心房压,对斯塔林定律和心输出量十分关键。选用哪一个(压力值)取决于具体所探讨的问题。通常所测得的右房压可能会因为胸膜压升高或心脏压塞而处于较高水平,且心脏处于充盈不足状态。补充更多的血容量会增加心输出量,但也会加重组织淤血情况。
4.同样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心输出量增加且右房压(RAP)下降,那么首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就是泵功能增强;反之,如果心输出量随着右房压升高而增加,那么首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就是使静脉回流增加的循环因素上升了。
帕索斯等人指出,血管顺应性(他们大概指的是血管容量)、腹内压以及正压通气方面的变化,全都能显著改变右房压(RAP)与实际静脉回流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血流动力学状态的解读变得复杂。确实,详细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是复杂的,但它们并非孤立存在。如果右房压随着心输出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就不是一个静态的右房压测量值,而是随时间产生的变化,属于一种“动态变化”。如果心输出量(以及静脉回流)随着右房压下降而降低,那就需查找血容量丢失、药物所致血管容量增加或者静脉阻力增加等情况。如果呼气末正压(PEEP)或潮气量增加,且右房压升高的同时心输出量下降,那么或许是由于肺负荷增加导致了右心室功能下降,以及因来自上游静脉的压力差减小而使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并非一定要进行测量;临床上对心输出量下降的印象,比如四肢冰凉、意识减退或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都能有所帮助。
右房压(RAP)的正常范围较小,测量时必须精确进行,且始终采用相同的方式。无论受试者是自主呼吸还是依靠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都应在Z点测量右房压,Z点位于呼气末“c”波(或QRS波上的“s”波)的波底,并且要排除用力呼气的情况。
最后,右房压(RAP)目前不会且将来也不会具有即时的“预测”价值。它体现的是当时心脏功能与回流功能之间的状况。如果一个人学会如何正确运用右房压,其变化模式可以成为临床决策中一种简单易行的辅助手段。最后要说的是,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的右房压与更糟糕的预后相关,并且确实具有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