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忘却的花
文、图 | 陈亦可
泉州最著名的花就是刺桐花。与刺桐花有关的诗文太多了。这里的几种较为普通,易于被忘却的花,都是以前留下照片和小诗,凑成这篇短文。
1,乌暗巷的牵牛花
乌暗巷新貌
前几天路过乌暗巷,看到一枝三角梅伸出墙头,仿佛在向路人招手。
几年前,这段残破的土墙可是另一番景象。墙头爬满薜荔,紫色的牵牛花无声无息。我曾为此写了一首五言诗:
路过乌暗巷偶得
斑驳土墙上,
幽深陋巷里。
淡淡紫牵牛,
青青小薜荔。
野花无人摘,
野果无人采。
自灭复自生,
自由兼自在。
乌暗巷是泉州天主教堂通往金鱼巷的一段窄路,当年天主教堂破败,此巷两边有房子却无住家,茂密的龙眼树遮天蔽日,所以被称为乌暗巷。路边土墙破旧不堪,却有藤萝爬满墙头。夏秋时节,有紫色的牵牛花,青色的薜荔果,年复一年,自生自灭。只因泉州旅游渐兴,此处为清末进士吴桂生的房产,主人回来重整旧山河,改建花园。挖掉牵牛花,改种三角梅。如今薜荔依然在,牵牛花却无踪影。特将数年前打油诗找出以存念。
天主教堂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粉红教堂”。乌暗巷这两年经市政改造,已大大拓宽,再无“乌暗”之感。它串起周围的金鱼巷、粉红教堂、花巷、南外宗正司等旅游景点,今后必熠熠生辉。
2,花巷的三角梅
泉州城里,中山路旁,
商业之风吹满地。
巷子周围的建筑,
早已开店盈利。
唯有它不动声色,
依然在喧嚣中矗立。
历尽风雨的窗户,
透露出些许洋气。
墙上的红砖白石,
来自于闽南大地。
是谁建造了这一座
完美的中西合璧?
那一树鲜艳的红花,
竟然是巷中的唯一。
花巷因你而名副其实,
你是花巷的点睛之笔。
当年花巷唯一的鲜花
改造后的花巷
此楼此花在泉州酒店后门附近。图3是2016年5月拍的。前几天又拍了一张(图4),可以看出花巷如今到处是花,而当年却仅此一家。但是,由于这座房子列入“泉州历史建筑”,为了不致遮掩精致的阳台,美丽的三角梅花团已被砍掉,如今屈居于阳台之下,免得喧宾夺主。
3,小区的美人蕉
再寻常的地方,
也会有鲜艳的色彩。
小区的一个角落里,
美人蕉悄然盛开。
尽管无人欣赏,
且将照片拍拍。
有朋友圈可以发,
得到几个人青睐。
不过我也知道,
花朵这么鲜艳
不是为了
得到人们的点赞,
而是为了
蝴蝶翩翩到来。
小区角落里的美人蕉
4,冬日的残荷
冬至赏残荷,
凋零不再发。
老干立深水,
枯叶伴游鸭。
秋风早吹过,
寒意能不察?
偶得斜阳照,
居然赛春华。
老干立清水
枯叶伴游鸭
5,池边的迎春花
荷墅池边几点黄,
春华何必吐芬芳?
繁华闹市清幽处,
且沐和风照斜阳。
池畔迎春花开
泉州三远荷墅雅致清静,偶到此地,见一丛迎春花悄然开放,留影纪念。
6,刺桐阁的花
泉州西湖刺桐阁,周围绿树掩映,春来红花满坡。但这些红花都是木棉花,后来在稍远处发现稀稀拉拉几朵刺桐花,还有一棵刺桐树奄奄一息,头上的木棉花在枝头争奇斗艳。这一切,似乎在告诉我们,木棉比刺桐更适合泉州的水土。也许,木棉才是泉州古代真正的“刺桐”。毕竟同物不同名的现象自古都有。
刺桐阁外寻刺桐,
唯见木棉映天紅。
明清之后刺桐渺,
谜底莫非在此中?
刺桐阁上木棉开
图刺桐阁周围的木棉
今年春天再往刺桐阁,见到周围那一圈木棉,已经有几棵换成刺桐树。也许,其他木棉树也会消失。
7,台风中倒下的花
繁花渐欲满枝头,
残叶春来无意留。
天边冷月悄然上,
看尽人间几多愁。
古榕巷里的木棉花
古榕巷南外宗正司院内原有一棵木棉,高大茂盛,为此地增色不少。2023年3月经过此地,曾拍下一张满树繁花,天边却挂着冷月的照片。当时正是疫情严重之时,故此写下这首小诗。没想到,几个月后,台风杜苏芮正面袭击泉州,这棵树轰然倒下。之后再经此地,见此树被锯成数段。可惜!
作者简介:
陈亦可,生于1950年,华侨大学退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研究员。
♡ ♡ ♡ ♡ ♡ ♡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1956@vip.sina.com
♢
留存乡愁 叙说古今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李辉新作《先生们》
主编:李 辉 责编: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