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 海门河

文化   2022-10-09 11:34  

海门河

文 | 徐新

海门河

海门河是我们海门人的母亲河。在1976年,为引水灌溉及防涝运输的需要,县委决定开凿该河。自从开通了海门河,那清冽甘甜的河水滋养了百万海门人民,并且让海门镇从一个几万人的小县城,经40多年的发展,变成了有常住人口近40万的中小城市;城市的发展,也将海门河纳入了城中,成了穿城而过的景观河。

海门河西起新江海河,东至启东三和港,全长46公里,其中在海门市境内39.2公里、,因当时该河从海门城北擦肩而过,从而得名海门河。自1976年10月至1977年1月,当时没有机械化挖掘、运输工具,就靠动员全县5万个精壮男劳力,肩挑锹挖,开挖400多万立方土方,才凿通。从此,海门河为海门的工农牧副渔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我老家原是六匡乡胜利村,1976年我刚上六匡云彩农业初中一年级,开挖了海门河。我家正好座落在河南岸边,后社队调整为汤家乡通北村。我在六匡云彩初中读完二年毕业后,才转入汤家农业高中上学。刚开凿的海门河,天天有好多机帆船和拖驳船队来往,好不热闹。由于新奇,我和小伙伴们常拎着羊草篮跟着船队奔跑,离家好远,才依依不舍与船队告别回家,现在说起来倒有害羞之感。最让我铭记的一件事,由于新开凿的大河,水质好,最适宜鱼虾、贝类生长,我小叔叔在河上支了个绞网,一个夏秋天,打下了好几百斤鱼虾,有一次捞到一条近二十斤的大鲤鱼,将鱼拎起来,跟我们这些小孩差不多长。也许是我和海门河有诸多不解之缘,我参加工作,成家后在海门镇靠近海门河的南岸的通源新村购了商品房,一直居住至今。

海门市(现南通市海门区)的城市标——江海门户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得到迅猛发展,另外产业结构的变化,海门河作运河的功能逐渐减退,所以河道几十年没有大规模整治。过度的使用,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让母亲河蒙羞,十几年前,只要说是海门河里网到的鱼,都没人敢吃,都说有柴油味。河岸坍塌,水草丛生,水质恶臭,海门河成了海门的龙须沟。

海门河上的彩虹桥

人是离不开水的,我们在娘肚子里就一直泡在羊水中长大而出生。十几年前,在海门市东郊,沿海门河南岸拔地而起一座新城——中南世纪城。这座临水而建的高档社区的建立,形成了整治海门河的倒逼机制。市政府统筹规划,将靠城北的多个河运码头迁出,雨污分流,污水截流不再流入母亲河,还她一个清净。近年海门河两岸多个临水花苑城的开发,海门河成了城中河,整治的呼声和力度不断加大,市政府为市民安居乐业,每年追加投入,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请淤,河岸整治,绿化亮化,公园化。几处条件成熟的地段已建成沿河观景公园。其它地方,还在加快整治,不久将来,会彻底整治完工。目前的河水开始清了,味没了,成群的鳊丝条在河面上做着花样游泳表演,这种对水质要求特高的鱼类出现,说明海门河水质不断向好。城区海门河段以前只有瑞江路、长江路、江海路等四座大桥沟通南北,目前宏伟路的彩虹大桥的开通,使两岸居民获得感、幸福感都得到极大提高。

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将在海门落地,海门接轨大上海的步伐越来越大。宜居的城市,投资的乐土,创业的福地。大手笔的城北新城的开发,母亲河——海门河将成为海门城市的金腰带,海门人梦中的秦淮河也将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

徐新,江苏南通海门区人,1964年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化工工程师。

 ♡    ♡    ♡    ♡    ♡    ♡

 约稿启事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1956@vip.sina.com

留存乡愁 叙说古今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李辉新作《先生们》

主编:李 辉     责编:任 军




地名古今
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这千百年的情感传承,是那个地方的符号,也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