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物产三宝
文|郑兴贵
民乐县位于祁连山北麓,隶属于张掖市的一个小县城。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民乐境内盛产三宝,大蒜、苹果梨、烧盒子。这三宝,在张掖六县区内有口皆碑。走遍千里河西走廊,遍游绵绵丝绸之路。唯小城民乐毗邻祁连山草原,像一只玛瑙般的纽扣缀在高原的胸膛上。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这里土地丰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土壤中有机成分含量高,大蒜、苹果梨易于在砂质黏土中生长,小麦、青稞也易于在凉爽的环境中生存。民乐物产三宝也就名副其实。
大蒜
提起民乐紫皮大蒜,真是有口皆碑。相传大蒜与东汉时期传入民乐,起初只是一颗普通的蒜。经过两千多年的栽培、生长、变异,已独具特色。已成为民乐的重要土特产。当然,这与民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这里,夏季气候凉爽。丰腴的土壤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加之祁连山冰雪相融的水资源滋养。培育、生长,栽培出的大蒜,个大瓣肥、汁多味浓、醇香辛辣。外表也很亮眼,呈紫色莲花状,又称莲花瓣大蒜。质地纯正、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杀菌解毒、抗炎防癌的功效。在饮食上可以调味去腥,是上乘的佐餐调料。是民乐久负盛名的传统土特产,已成为民乐地理性的标志性产品。
每年八、九月份紫皮大蒜在市场上闪亮登场。勤劳的民乐人民像给小姑娘扎辫子似的,按个头大小,数量多少。二十五一辫,三十五一辫。扎成麻花辫子,整整齐齐码成垛或者搭在架上。一缕缕素淡清香的蒜味儿掺和着泥土的味儿阳光的味儿,就在空气中轻轻儿飘逸。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紫红的细皮儿泛着淡淡的泽光。手指轻轻一触,轻盈盈的碎屑就悄无声息地飘落在地。不用吆喝、不用兜售,自会有人前来收购。整辫儿的蒜拎回家,随吃随取。轻轻一搓,紫皮就会褪落。吃不完,极易储存。只要不是暴冻暴晒,放置一年半载绝对不成问题。
民乐的紫皮大蒜最大的特点是易于剥皮,辛辣、爽口。不像有的地方的大蒜,搓了半天,褪不了皮。而且带甜味,完全可以生吃。民乐大蒜,辛辣、灼心。空腹吃,刺激肠胃,不宜生吃。不过,民乐人有民乐人的吃法。如果来盘热气腾腾的羊肉,羊肉成块,大蒜切片。大快朵颐,羊肉就蒜。香辣爽口,顿觉口齿留香。民乐人早就有言,‘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可见,大蒜的营养成分何其了得!
当然,大蒜有几种吃法。可以泡醋蒜、可以腌糖蒜,也可以捣成蒜泥,酿成蒜汁。不论哪种吃法,民乐大蒜的风味都别具一格,颇受人们的喜爱。走遍河西走廊,提起民乐紫皮大蒜几乎家喻户晓,说起民乐紫皮大蒜真是有口皆碑。
民乐紫皮大蒜已成为民乐的支柱产业之一。民乐紫皮大蒜因民乐而得天独厚,民乐因紫皮大蒜而声名远播。紫皮大蒜是民乐人民的骄傲!
苹果梨
在民乐的瓜果类里面,苹果梨可谓独树一帜。据说,这种果子是六十年代韩正卿担任民乐县委书记时从陕西延边地区引进的。在一棵叫杜梨的梨树上嫁接上苹果的芽条,就长出这种像梨又像苹果的果实。民乐人干脆就叫‘苹果梨’。长相酷似红富士苹果,吃起来又是梨的味道。有苹果的鲜艳色泽,光滑亮丽;又有梨的雀斑果面,清晰纹痕。皮薄肉细、质脆汁多。糖分浓郁,甘甜爽口。而且营养丰富,极易储藏,深受人们的青睐。在民乐凤毛麟角的瓜果王国中,苹果梨品质优良,质地纯正,是头戴王冠的果品王子。多次蝉联全国梨品第一名,被誉为“中国一代梨王”。没想到,这种外来户远嫁民乐,这里的生态环境适宜‘王子’的生存。使这位尊贵的王子在民乐大地上扎根发芽,结出了喜人的硕果。民乐大地因苹果梨而果实累累。
当然,民乐的地形南高北低,呈倾斜丘陵状。中间是缓冲平原,北面是沙漠戈壁。民乐人民根据本土地里特征,自南向北划分为阶梯式的三类地区。苹果梨正好在第三类地区生长,这里土壤沙化,光照丰富,日温时差高。在独特的自然摇篮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品味。甜,脆、香,营养丰富,使苹果梨成为了果品中的佼佼者。外地客商走遍甘肃西部地区,点名就要民乐的苹果梨。民乐的苹果梨因卓越的品质远销到了广州、香港等南方地区,产量增加,销售也在增加。经过多年的精心栽培,民乐人民依靠苹果梨的畅销。已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渐渐地把贫困的帽子扔到了脑后。
苹果梨也成了民乐的支柱产业之一,民乐人民因为苹果梨真的乐了!
烧壳子
民乐人的馍馍制品是从烧壳子开始的。烧壳子在民乐乡下又叫‘烧盒子’或‘烧巴骨’。很早以前,生活在祁连山下的先民们在田间地头劳作或者驱马牧羊,为了便于携带或长期储存。发明了这种用火烧制独特的食品。事先把面务弄好,和成面团,擀开。或抹清油,或蘸胡麻。叠成层,卷成卷,放入铁制的鏊子中。用马牛粪围住鏊子,用燃料点燃。温和的马牛粪慢慢地进行煨烤,温度适中,受热均匀。约摸几袋烟的工夫,鏊子中的生面被烤炙成熟。揭开鏊盖,一缕馥郁芬芳的香味沁人心脾。你就会发现,白生生的面团被烤出约摸半公分厚的外壳。外壳色泽金黄,黄而不焦。咬一口,酥软喷香,清亮爽口。细嚼慢咽,顿觉口齿留香。吃起来比市面上的面包还要香,且愈嚼愈有味儿。
民乐烧壳子成为了一种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合乎城乡大众口味,令人赞不绝口。因了民乐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这里的春小麦是民乐的主要粮食作物,适于凉爽的气候和疏松的土壤。春小麦磨出的面粉有筋道、有力道。松软而不松散,有天然的香味。春小麦,是烧壳子的主要原料。由于烧烤所用的材料过去是牛马粪,现在是麦秸秆。烤出的烧壳子,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味道好,口感佳。经济实惠,深受人们的喜爱。逢年过节,访亲探友。拎几个烧壳子,既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又是对亲友爱意的表达。
在乡下制作烧壳子经济、实惠,又省时省力。原汁原味,纯生态食品,深受庄户人家的喜爱。为了把这一风味小吃发扬继承,民乐民间艺人成立了专门的陇原乡村馍馍加工厂,专门制作各种样式的烧壳子。人工和面、人工烤炙。力求原汁原味,使这种技艺不止失传。为此,民乐的烧壳子被有关部门列为乡村特色美食并收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这种舌尖上的美味一直飘荡在民乐大地,是一缕淡淡的最抚人心的人间烟火,更是一缕割舍不断的乡愁!
民乐归来不思乡。你只要拥有了大蒜、苹果梨、烧壳子这三样民乐宝贝,也不枉在大西北祁连山下的民乐走了一遭!
作者简介:
郑兴贵,70后。甘肃张掖市民乐县人,曾任学校教师。甘肃省作协会员,张掖市作协会员,民乐县作协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别样的风景》。长篇小说《金玉米》(待版)。曾获飞天全国征文奖、民乐文艺奖、祁连风文学奖等奖项。现居乡下。
♡ ♡ ♡ ♡ ♡ ♡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1956@vip.sina.com
♢
留存乡愁 叙说古今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李辉新作《先生们》
主编:李 辉 责编: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