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军人是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是国家和人民的守护神。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之际
“地名古今”向所有
现役军人,曾经的军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篇“忆苦思甜”激情燃烧青春岁月的文章,
2018年八一曾发表于人民日报,再推略有删减,
让我们共同为当兵的人放歌致敬!!!
“八一”建军节 | 第二故乡前哨岛
作者: 任 军
云雾满山飘
海水绕海礁
人都说咱岛儿小
远离大陆在前哨
风大浪又高啊
自从那天上了岛
我们就把你爱心上
陡峭的悬崖
汹涌的海浪
高高的山峰
宽阔的海洋
啊,祖国,亲爱的祖国
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
这儿正是我最愿意守卫的地方
……
《战士第二故乡》是我最喜欢的歌。这首描绘战士扎根军营、热爱驻地的歌曲,给我这个曾在黄海前哨岛上当过十八年兵的退伍军人带来很多情感共鸣。每当歌声响起,我都不禁想起那个小岛,想起在岛上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黄海深处,有一个面积仅零点三一三平方公里的小岛,小到你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它扼长山群岛东北部前哨,南北走向,长一点一公里,宽零点四公里,海岸线三点四公里,当地人生动地形容“两座山包三个滩,抽根香烟转一圈”。
上岛时破烂不堪的麻风病院是全连唯一的住所
因为距大连市尚有八十二海里,地处偏远,岛上无人居住。共和国成立初期,岛上建了麻风病院,但由于气候、交通、生活供应方面的困难,后来搬走。我们第一次踏上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时,呈现在眼前的是满山的乱石、齐腰深的荒草。唯一的羊肠小道也被藤蔓荆棘伏没了。我们只好用树棍拨开丛生的杂草,安下锅灶,安了“家”。
困难接踵而至。借住的破房屋顶露天,四壁透风,到了冬天室内墙上挂着白霜,睡觉要穿着棉衣、戴着棉帽子。吃的用的全靠一条小舢板从大岛运送。遇着风雨雾天,东西运不上来,只能吃高粱米加盐煮黄豆。遇到天旱,连吃水也得“计划分配”。冬天封冰,小岛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一天、两天、十天、半月过去了,大家头发长了没处理,身上脏了洗不上热水澡,没有电灯,更谈不上电影等娱乐活动。“这样不行!生活设施搞不好,战士们怎么能有心思站好岗!”连长主意既定,立即带领战士们动起手来。“不靠龙王不靠天,自己动手建家园!”
向荒山要菜
向大海取宝
岛上没有一块好地,开荒种地更不容易。战士们自制了一件土仪器,爬前坡跑后山进行测量。大石头被撬起来,抬走。小块石头用筛子筛出去。没有土就从石头缝里、山沟中抬来泥。大家天不亮就起来开荒,晚上顶着月光还干。这样,硬是从乱石堆中开发了几十块“巴掌田”。岛上生产缺少生产工具,老连长从河北老家背回两个大筛子,走了几十里山路,搭了两次汽车,换了三次火车,最后又辗转两次轮渡回到了小岛。一位战士让父亲从黑龙江邮来了两把二十多斤重的大锤。大锤历时两个多月终于到岛上,当时的邮电局局长万分感慨,说在邮局干了几十年,从没见过这么远邮铁锤的,真是“千里送铁锤,礼重情更重呀”。有战士回老家结婚,蜜月中与妻子到小山采集榆树籽,装了一旅行袋带回连队。指导员去市里开会,跑了几个市场,背一袋化肥回连队……江南水乡、内蒙草原、巴山蜀水、黄河两岸,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们回家探亲不远万里背来的种子纷纷落在岛上,生根、发芽、开花。四川的辣椒、江苏的南瓜、黑龙江的土豆、吉林的角瓜……空气中飘荡着收获的味道,好多战士说,那似乎就是家乡的味道。
我们的心通向北京:“北京路” 装饰一新的天安门景观
没过几年,岛上不仅实现了食物的自给自足,还建了图书馆、篮球场、俱乐部,甚至建了一座爱岛公园。战士们修了几个花坊,在树荫下用水泥砌了石桌、石凳,花园里还有一个“爱岛池”。池子中央用五颜六色的贝壳镶成一个小亭子。又在水池边养殖了水生动物。从外岛取来了漂亮的盆景石,砌起了海石假山。日军入侵大连时在海岸边遗留下来一个大铁锚桩,战士们也从海滩搬回放置,用以铭记历史。大家还利用业余时间把初上岛时开的一条人行路拓宽,从海滩背回沙子铺平路面,建成一条长五百米,宽三米的大路。路建成后,叫什么名字好呢?有人提议叫“胜利路”,说这是守岛战士战胜大自然的胜利。但另外的人说“我们的胜利多着呢,就叫爱岛路吧”。可大家还是感觉这个名字不能表达海岛战士最诚挚的心意。“叫北京路怎么样?”不知谁的声音响起,大家眼前一亮!北京路好,北京是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小岛是祖国的前哨,守卫小岛就是守卫北京,守卫国家。名字已定,不能让“北京路”光秃秃啊!于是,大家埋杆设线,安装路灯。每当夜幕降临,“北京路”上闪烁的路灯就像撒在小岛上的一串珍珠。在北京路旁边,战士们还用贝壳、鹅卵石镶嵌成一个高一点四米、宽一点六米的“天安门”模型,旁边写上“战士日夜保卫你”几个大字,表达守岛战士保卫祖国东大门的决心。有个小战士还写了一个顺口溜:“爱岛池人人爱,他是我们亲身盖,我在这里照张相,守岛决心传万代。”
黄海第一关
好一个“守岛决心传万代”!不过,随着部队装备现代化建设,“零点三一三”这个小岛已经完全在我军的可控范围之内,不需要专门驻守了。现在的“零点三一三”也改为海产养殖基地。每个曾在岛上的战士,都把这个“零点三一三”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个看似“与世隔绝”的地方,我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我们心中有祖国,我们不孤独!
云雾满山飘
海水绕海礁
人都说咱岛儿荒
从来不长一棵树
全是那石头和茅草
有咱战士在山上
管叫那荒岛变模样
搬走那石头
修起那营房
栽上那松树
放牧着牛羊
啊,祖国,亲爱的祖国
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
这儿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
这儿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
《人民日报》(2018年8月1日 24 版)
▼作者任军简介
♡ ♡ ♡ ♡ ♡ ♡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1956@vip.sina.com
♢
留存乡愁 叙说古今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李辉新作《先生们》
主编:李 辉 责编: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