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不只是一块油田
文 | 刘忠娥
去大庆不是因为那里有个铁人王进喜,也不是因为大庆是我国第一大、世界第八大油田,而是因为那里是几位朋友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当然,到了大庆,我们还是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庆的铁人精神和石油工人工作的艰辛,还体会到缺油对一个国家的压力有多大。
朋友宋大哥告诉我们,他们当年在井上作业时,条件非常艰苦,冬天里,水汽从头顶喷下,棉衣都会湿透,但一离开作业区,衣服立马冻成冰,上车时腿都弯不了,得用锤子将关节处的冰敲软了才能弯腿。有时,有的人冰冻得厉害,敲都敲不软,大家只得将他抬起来往车上扔,回到家后,衣服、鞋子往往都冻得脱不下来。我想象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艰辛与坚韧:冰天雪地里穿着一件冰衣,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冷?
磕头机
大庆很宽,有近三百公里的面积,辖五区四县。这里一马平川,主要都是油田。而开采了六十多年的大庆油田,现在也明显凸现出油量的大幅减少。朋友所在的采油八厂就属于外围油田,这是因为每年要向国家交四千多万吨石油,为保证产量,大庆不得不往外扩张的结果。而外围油田的油量很少,投入的开采成本却很高。我们在这里看到的磕头机也不多。据朋友介绍,一个油井就一台磕头机。而磕头机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油量的减少。大庆油田刚开采时,大多数油井都是自喷井,一打到油层,油就喷涌而出,根本无需磕头机。现在却几乎没有自喷井了,全靠磕头机深入一千多米的地层去抽油。听朋友李姐说,以前不会利用天然气的时候,大庆的天然气全都白白烧掉了,地上还到处漏气,熏得人一天到晚晕晕乎乎,直至国家领导人到国外考察后才知道天然气是可以利用的,于是请来外国专家帮助处理利用天然气。
采油八厂离大庆的城中心还有六十多公里。一路上我们都能不时地看到那些采油的磕头机。石油开采与煤炭开采不同:石油钻井的地面面积不大,不影响井上面耕种庄稼,工人们也不需要到井下去作业,他们只在井上工作。但为了不使地面塌陷,采油时需要一边采油一边往地里注水。
松基三井
大庆从这里走来
我们去参观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松基三井。第一和第二口井都未能打出油来,是这第三口出油井奠定了大庆的基础,也从此掀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井旁竖立着一幅巨大的石雕画卷:大庆从这里走来。上面刻画了大庆人艰苦创业的艰难历程。这幅画卷翻开了大庆崭新的一页,也翻开了中国石油的新篇章。
越接近大庆中心,磕头机就越多。这里到处是油井。我们专门到二号丛式井组去拍了一些磕头机的作业照片。那一个个橙色的磕头机正不急不缓地一上一下往地底抽油,场面有些壮观。但我真希望这些磕头机越少越好,代替它们的都是自喷井啊!
王进喜纪念馆;纪念馆里石油工人的塑像
沿着铁人大道,我们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王进喜是大庆精神的集中体现,他有骨气,有硬气,更有豪气。他的一首诗“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就充满着干云豪气。他那句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也充分体现了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大庆就是在石油工人的这种冲天干劲中矗立起来的。有了这样的意志与干劲,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
在纪念馆里,我们也看到了过去石油工人居住的泥土房——干打垒。据说,大庆是从邓小平来视察后才开始建楼房的。如今,在大庆的中心区域,长满了高楼大厦。
大庆博物馆里栩栩如生的场景
我们还参观了大庆博物馆。这里是采用三维、实物标本和实景背景等形式展示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生活状态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古生物的,是了解大自然的一种生动形式。里面的场景栩栩如生,人工前景与实景背景相接得天衣无缝,动物们神态生动,似乎正在怡然进食,或者正蓄势攻击。树木葱笼,飞禽翱翔,远处的狼只隐隐约约,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我想,那些活泼的精灵们也为大庆的生态平衡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吧!
朋友们说,大庆湿地在夏日的阳光里真的很美。我相信!其实大庆在我的心里就是一道精神风景!
▼作者简介:
刘忠娥,湖南郴州人,现居广东省河源市。当过教师,做过记者和编辑。爱文字,爱旅行,爱所有的真、善、美。
♡ ♡ ♡ ♡ ♡ ♡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1956@vip.sina.com
♢
留存乡愁 叙说古今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李辉新作《先生们》
主编:李 辉 责编: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