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做影像检查时,在报告上看到“缺血灶”“腔梗灶”和“多发、散在梗死灶”等字样时,便如临大敌。事实上,“腔梗灶”“缺血灶”只是影像学上的表现,并不等同于脑梗死, 它们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头颅影像学上最常见的表现。
那么,大家该如何看待这种无症状脑血管病呢?
其实,发现“缺血灶”并不是大脑真的缺血了,而是指在影像学检查(CT或MRI)中发现脑组织存在异常信号区域,通常是指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它并不是一个医学诊断,也不是一个疾病名称,而是MRI对一种影像改变的描述。
老年人中,少量的脑白质高信号,并不影响大脑功能。一般认为,这样的脑白质高信号的存在是属于正常的,就像人额头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是衰老的表现。如果脑白质高信号累积或扩大,可能导致以下问题。一是认知功能下降,影响执行功能和记忆。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步态障碍、吞咽困难和排尿功能异常等症状。二是卒中风险增加。脑白质高信号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尤其是当其合并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时。
少量“缺血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与未来的脑梗死风险增加没有绝对的关系;但当“缺血灶”过多或持续加重,不好好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时,脑梗死就会发生,即平常所说的中风或脑梗死,可表现为嘴歪眼斜、肢体无力等症状。
为了预防“缺血灶”进一步增多或恶化,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戒烟限酒。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
★维持健康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保持在18.5~23.9。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心情。
★坚持定期运动,建议结合自身体能,以户外运动及有氧运动为主,保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
★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如有这些血管危险因素,要遵医嘱服药。
定期(半年至一年)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如果发现“缺血灶”,不用过度惊慌,建议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师评估并制定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方案。
所以,在报告上看到这些字样不要惊慌,可以定期随访。同时也提醒自己,要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预防。
涂江龙 二附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病介入治疗,神经免疫与感染,神经肌肉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其神经感染及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赵 晶 二附院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神经系统各种疾病诊治,尤其癫痫、脑血管疾病、晕厥、发作性疾病、意识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硕士生导师,台北荣民总医院访问学者。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药物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社区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抗癫痫协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江西省癫痫病友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技术指导专家。
来源:健康中国、人卫健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正版图片库123RF、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