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后,常点头,多低头,莫回头!
人生本就是有曲有折的,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有逆境就会有顺境,有低谷就会有高峰。沧海桑田,万物都在运动,事物都在变化。一时的成功失败不会是一世的成功失败,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稳、积极生活的心。
人到中年,如秋之静美,心境平和,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人到中年,方知岁月匆匆,每一刻都值得珍惜。经历风雨,更懂人生真谛,学会放下,方能拥抱未来。回首往昔,历历感悟生活点滴。
岁月虽无痕,却赋予我们智慧与从容,珍惜当下,活出真我风采。人生的路途上充满了选择,人到中年,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不再为虚荣和名利所困扰。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有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这句话表示,善者在行,无意争辩;如果空执辨说,实乃不善。辩者为什么不善?因为,不断被强调的,就是最欠缺的;需要找借口的,都是没做到的。好辩者,往往内在有短板,但外在却想展现完美,遇到落差,便不由自主用语言去“弥补”。这就是“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的意思。《论语·卫灵公》中有言:“小人无错,君子常过。”这句古训,诠释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心态:人在世,难免犯错;但真正的君子,却能在错过中不断成长。
这里的“善”不是善恶的善,而是指上善若水的至善——这种至善中,能包容善恶,沉淀是非,化解纷争。这种至善就是上善若水的“七善”,即《道德经》第八章中所说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一“居善地”指所处之地即成善地,这是以心转境的能力。至善者的行为就是他最好的“名片”,做到的力量远大于雄辩,所以无需言说。
第二“心善渊”指以深积蓄力量,以静生发智慧,这是八风吹不动的深厚。至善者有定得住的沉稳,若被误解也不会动怒,更谈不上要忍辱,所以无需申辩。他只会在静默中做好自己,让一切喧嚣自行消解。
第三“与善仁”指以平等心对待一切,这是真正的慈悲。至善者无论遭遇什么,都能欣赏不同的生命频率,允许万物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所以不会强调自己,去干扰众生。一位智者曾言:“和谐的关系中,不应有争吵,唯有理解与慈悲;智者会懂得微笑着退让,宽容地接纳。”事实确如其言,每个人的经历和观念各不相同,如若纠缠于争吵与计较,结果只会破坏感情,难以维持长久。智者懂得包容不同,对于无关紧要之事多予以认同,而在琐碎之事上多表现出退让与理解,从而实现相处之道。
第四“言善信”指心怀坦荡,言必践,行必果,这是言出法随的磁场。至诚至信是至善者的根,他能说到做到,所以无需为自己找借口。
第五“政善治”指能调和矛盾,让一切恢复和谐,这是化污浊为清澈的本领。至善者清静,遇事只起沉淀的作用,任何是非到他这里,再出去都是平复人心的抚慰。有他在,整体将越来越和谐。时间识人,落难知心,不经历一事,不懂得一人,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岁月,是最真的分辨仪,一个人是真心,是假意,不在嘴上,而在心上,一份情是虚伪,是实际,不在平时,而在风雨。
第六“事善能”指看得清自身的使命,也看得透万物的归宿,能因势利导,让众生回归本位,这是重建秩序的威能。至善者率先向内心求、向高处走,就用不争之德为充满纷争的困局找到了出路。能解决问题,比给别人讲什么道理都管用。人,可以孤单,但不许孤独;可以寂寞,但不许空虚;可以消沉,但不许堕落;可以失望,但不许放弃。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希望现在的你,别害怕现状,也别试图强迫自己,世事无常,总有一段日子是用来浪费的,糟糕的日子往往有特别的价值,但前提是要先挺过去。
第七“动善时”指懂得把握时机,能踩准大道的节奏,这是审时度势的智慧。至善者专注自身,应万物而不执万物,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以行动与时代共舞,而不是用言辞为众生画饼。
大道无声,天地不言。“善者不辩”的关键在于:做得到的力量远大于雄辩,定得住的沉稳远胜于浮躁。一个人能战胜自己、做好自己,才能以自身为引,牵起大家的手,在务实中走向成长,在和谐中感受幸福。
其实没有任何一句话,能够让你大彻大悟,醍醐灌顶。真正让你如梦初醒,看透人性的,只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